[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固废耦合燃烧的物料输送装置及输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6568.5 | 申请日: | 2020-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2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锡乾;石旭;刘晓立;王凯亮;张海波;吴冲;赵伟华;王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K3/02 | 分类号: | F23K3/02;F23G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刘雪娇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耦合 燃烧 物料 输送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废耦合燃烧的物料输送装置,包括高压风入口管道、高压风喷嘴、物料接收装置,物料接收装置上设置有物料导入装置,高压风入口管道设置在物料接收装置上,且位于物料导入装置的一侧,高压风喷嘴与高压风入口管道连接且设置在物料接收装置内部,物料接收装置包括物料进口,高压风喷嘴位于物料进口一侧且位于物料进口的下方,物料接收装置与混合管连接,混合管与扩压管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物料输送方法。本发明用于固废耦合燃烧的物料输送装置及输送方法能够有效缩短固废物料与高压空气或热风的混合距离,提高了本发明物料输送装置的运行精度和流量调节的范围,有效的解决了物料输送装置的堵塞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固废耦合燃烧的物料输送装置及输送方法,属于固废处理、垃圾焚烧及燃煤电厂耦合燃烧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和农村生活垃圾的产量呈现逐年上升态势。据统计,2010年以来,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总体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2010-2019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年复合增速达到4.69%,截止到2019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了22.80亿吨,2020年垃圾清运量将会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全国垃圾清运量将达25.27亿吨。同时,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垃圾源头分类较为困难,应当寻求适合国情的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我国大城市多数已经建设了垃圾焚烧项目,但随着垃圾量的增长,目前的垃圾焚烧项目处置垃圾能力明显不足。中小城市目前仍然以填埋为主,因此我国的很多中小城市,“垃圾围城”的现象相当严峻。如果不对这些垃圾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甚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邻避效应”突出,利用现有的燃煤发电机组协同处置城乡固体废弃物不但解决了选址难的问题,还节省了新建机组的投资,并且可以利用现有燃煤机组的环保设施,扩展城市燃煤电厂未来的生存、盈利空间,同时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将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社会影响相统一。目前国内有少数电厂将工业固废送入循环流化床与煤炭混烧的应用案例,然而存在着燃烧不稳定、物料输送装置运行不稳定等问题。现有的物料输送装置存在流量可调范围小、易堵塞以及运行不稳定等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废耦合燃烧的物料输送装置及输送方法,以解决物料输送装置易堵塞、可调范围小、运行不稳定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废耦合燃烧的物料输送装置及输送方法,其不易堵塞、可调范围大、运行更加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固废耦合燃烧的物料输送装置,包括高压风入口管道、高压风喷嘴、物料接收装置,物料接收装置上设置有物料导入装置,高压风入口管道设置在物料接收装置上,且位于物料导入装置的一侧,高压风喷嘴与高压风入口管道连接且设置在物料接收装置内部,物料接收装置包括物料进口,高压风喷嘴位于物料进口一侧且位于物料进口的下方,物料接收装置与混合管连接,混合管与扩压管连接。
前述的这种用于固废耦合燃烧的物料输送装置中,所述物料导入装置包括防搭桥装置、下料斗和物料入口储仓,防搭桥装置位于物料进口上方且与物料进口连通;防搭桥装置设置在下料斗内,物料入口储仓位于下料斗的上方且与下料斗连通。
前述的这种用于固废耦合燃烧的物料输送装置中,所述下料斗包括直筒段料斗和锥形筒段料斗,锥形筒段料斗位于直筒段料斗上方,且锥形筒段料斗与直筒段料斗连接,防搭桥装置安装于下料斗的直筒段料斗内。
前述的这种用于固废耦合燃烧的物料输送装置中,所述物料接收装置包括接收室和接收室入口,接收室入口位于物料进口的下方,接收室入口与接收室连通,接收室与混合管连通。
前述的这种用于固废耦合燃烧的物料输送装置中,所述防搭桥装置包括旋转电机、转轴和多个旋转叶片,多个旋转叶片安装在转轴上,转轴的一端与旋转电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65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