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新型暗盒结构的墙面电力插座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6608.6 | 申请日: | 2020-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2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沈一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一群 |
主分类号: | H01R13/512 | 分类号: | H01R13/512;H01R4/30;H01R24/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新型 暗盒 结构 墙面 电力 插座 组件 | ||
本发明揭示一种具有新型暗盒结构的墙面电力插座组件,包括暗盒和墙面电力插座本体;墙面电力插座本体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沉头孔,暗盒前端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螺纹孔,墙面电力插座本体通过穿设在沉头孔和螺纹孔中的螺栓与暗盒固定;暗盒的内部设置有三个接线排组件,第一个接线排组件位于暗盒后端的顶部的中部且用于与地线电连接,第二个接线排组件位于暗盒后端的左下边角处且用于与零线电连接,第三个接线排组件位于暗盒后端的右下边角处且用于与相线电连接;本发明能够解决多根电力线无法同时与墙面电力插座本体背部的接线孔进行连接的问题,且能够给多根电力线与墙面电力插座本体背部的接线孔的连接带来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插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新型暗盒结构的墙面电力插座组件。
背景技术
墙面电力插座是用于对电气设备进行供电的装置,目前的墙面电力插座在安装时,是与预埋在墙体中的暗盒固定的,但是当暗盒中有多根电力线需要同时与墙面电力插座背部的接线孔连接时,往往会出现接线孔无法插入多根电力线的现象,这样一来,会给安装人员带来不便,目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式是采用一根引出线与多根电力线进行捆扎,然后再将该引出线与墙面电力插座背部的接线孔固定,但是采用该种方式的弊端在于:引出线与多根电力线的捆扎处容易出现脱开的现象,从而会出现接触不良或断路的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新型暗盒结构的墙面电力插座组件,当暗盒中有多根电力线需要连接时,可以将电力线中的所有地线均与第一个接线排组件固定,并从第一个接线排组件引出一根引出线与墙面电力插座本体背部的地线接线孔固定,也可以将电力线中的所有零线均与第二个接线排组件固定,并从第二个接线排组件引出一根引出线与墙面电力插座本体背部的零线接线孔固定,又可以将电力线中的所有相线均与第三个接线排组件固定,并从第三个接线排组件引出一根引出线与墙面电力插座本体背部的相线接线孔固定。
本发明的具有新型暗盒结构的墙面电力插座组件,包括暗盒和墙面电力插座本体;暗盒用于预埋在墙体中,墙面电力插座本体用于固定在暗盒前端的开口处;墙面电力插座本体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沉头孔,暗盒前端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螺纹孔,墙面电力插座本体通过穿设在沉头孔和螺纹孔中的螺栓与暗盒固定;暗盒的内部设置有三个接线排组件,第一个接线排组件位于暗盒后端的顶部的中部且用于与地线电连接,第二个接线排组件位于暗盒后端的左下边角处且用于与零线电连接,第三个接线排组件位于暗盒后端的右下边角处且用于与相线电连接,每个接线排组件均通过若干个穿设在暗盒背部和接线排组件中的螺钉与暗盒固定,每个螺钉均与暗盒转动连接,每个螺钉均与接线排组件螺纹连接,每个螺钉的外端部与暗盒之间均填充有环氧树脂。
本发明的具有新型暗盒结构的墙面电力插座组件,其中,具有新型暗盒结构的墙面电力插座组件还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用于拆卸第一面板和/或第二面板的拆卸工装,墙面电力插座本体正常使用时,第一面板用于套装在墙面电力插座本体的前端,墙面电力插座本体未使用时,第二面板用于套装在墙面电力插座本体的前端,第一面板的中部设置有用于供墙面电力插座本体前端的凸出部嵌入的嵌孔,第二面板前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供墙面电力插座本体前端的凸出部嵌入的嵌槽;当第一面板与墙面电力插座本体装配时,墙面电力插座本体上的凸出部能够露出于第一面板外,此时,电气设备的电源插头能够与墙面电力插座本体配合插接,即墙面电力插座本体可实现对电气设备的供电,当第二面板与墙面电力插座本体装配时,第二面板能够实现对凸出部的封堵,此时,墙面电力插座本体处于未使用的状态,与此同时,能够避免儿童将金属物体插入到墙面电力插座本体中的插孔中,从而能够避免引发触电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一群,未经沈一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66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