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68427.7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9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强;龚辉;韦天鹏;苏定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张志江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动 玻璃 升降 开关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包括:机架和驱动机构,机架用于固定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驱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驱动杆,驱动杆的一端与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抵接,驱动杆的另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第一驱动件设置在驱动杆的一侧,第二驱动件设置在驱动杆的另一侧,驱动机构还包括支点组件,驱动杆与支点组件铰接,第一驱动件驱动和第二驱动件驱动驱动杆相对于支点组件往复摆动以拨动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本发明的试验装置通过杠杆原理对汽车电动升降器开关进行耐久试验,无需使用人工操作试验,提高了试验效率,避免了人工操作误差,试验结果更理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验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是车身的主要部件之一,为保障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的使用寿命,需要在实验室内对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进行测试,但现有试验设备都是针对电动玻璃升降总成进行试验,对于单独的升降器开关还没有专门的测试系统,试验人员一般在实验室内通过手动方式直接反复拨动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来进行试验,人力调试无法满足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的上升和下降行程精度,导致试验开关容易所破坏,开关的开启关闭速度无法实现满足设计要求,试验效果极不理想,且这种试验方式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试验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试验方式得到的试验效果不理想且效率低下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试验装置,所述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试验装置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用于固定所述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抵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杆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杆的另一侧,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支点组件,所述支点组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支点组件铰接,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和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相对于所述支点组件往复摆动以拨动或复位所述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
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上安装有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节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速度,所述第二驱动气缸上安装有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二节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速度;所述第一节流阀与所述第二节流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速度传感器和第二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一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驱动杆一侧,所述第二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驱动杆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速度传感器靠近所述第一驱动气缸设置,所述第二速度传感器靠近所述第二驱动气缸设置,所述第一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驱动杆向所述第一驱动气缸一侧摆动的速度,所述第二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驱动杆向所述第二驱动气缸一侧摆动的速度;所述第一速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速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气压表和第二气压表,所述第一气压表安装在所述第一节流阀远离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一端,所述第一气压表用于测量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气压,所述第二气压表安装在所述第二节流阀远离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一端,所述第二气压表用于测量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气压;所述第一气压表和所述第二气压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杆包括主体部和分叉部,所述分叉部靠近所述机架,所述分叉部自所述主体部向所述机架分叉,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分叉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连接,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分叉部的一端与所述支点组件铰接,所述分叉部用于拨动所述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84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金面悬垂选择性电镍金工艺
- 下一篇:一种车身车框视觉定位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