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亮度近红外发光的荧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8728.X | 申请日: | 202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5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王鲜;吕宏光;赵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55/42 | 分类号: | C07C255/42;C07C253/30;C09K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亮度 红外 发光 荧光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亮度近红外发光的荧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化合物分子式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4‑乙氧基二苯胺和3,5‑双(三氟甲基)苯乙腈的固态近红外荧光发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其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近红外发光,固态最大荧光峰位为710纳米。因此该分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近红外荧光发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运用简单的合成方法合成具有高亮度近红外固态荧光发射的化合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近红外发光的有机荧光团由于其具有高的成像灵敏度、深的组织穿透能力和较小的生物自荧光干扰等优点,所以引起了诸多研究者的兴趣。目前,近红外荧光分子的研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近红外(NIR,700-900纳米)荧光分子在生物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商用染料在聚集态或固态时具有较强的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这导致了他们在较稀的溶液中具有高亮度的荧光发射,而在高浓度或聚集状态下时荧光发生了淬灭,所以这类染料只适合在稀溶液中使用。从而,研发一种能够克制聚集诱导淬灭效应的荧光染料分子是很有意义的。与传统荧光染料相比较,在稀溶液中,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能的荧光分子几乎不发光,但是该分子处于浓溶液或聚集状态时能够发出强烈的荧光。有机荧光团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为其综合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根据已有报道,具有高亮度近红外发光荧光化合物的合成复杂,经济和时间成本偏高,因此急需一种方便快捷的合成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高亮度近红外荧光发射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在本发明中,我们设计了十字交叉的分子结构,其中4-乙氧基二苯胺作为电子给体,3,5-双(三氟甲基)苯乙腈作为电子受体,这种结合可以显著的减小电子能隙差,同时4-乙氧基二苯胺和3,5-双(三氟甲基)苯乙腈的引入使分子具有合适的扭曲构型,保证了其AIE特性。本发明所提供的荧光化合物分子化学式如式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具有高亮度近红外发光的荧光化合物,分子式为C56H38F15N3O2
1)称取化合物1(0.5毫摩尔,0.381克),4-乙氧基二苯胺(2.5毫摩尔,0.603克),磷酸三钾(5.0毫摩尔,1.061克),2-二环己基酮-2’,6’-二异丙氧基-1’,1’-联苯(0.15毫摩尔,0.070克),三(二亚苄基丙酮)钯(0.0375毫摩尔,0.014-0.022克)于一50毫升两口瓶内;
2)对1)中的两口瓶进行抽真空充氩气保护,从侧口加入5毫升甲苯溶液,加热到110摄氏度反应24小时;
3)待反应冷却,对混合物进行抽滤,收滤液,旋干,用二氯甲烷/乙醇重结晶得到最终产物。
所述的2-二环己基酮-2’,6’-二异丙氧基-1’,1’-联苯和三(二亚苄基丙酮)钯的摩尔比为4∶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荧光分子的合成简单,后处理便捷,产率高,节约了经济和时间成本,且该分子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和高聚集态发光的优点,荧光发射波长范围为600纳米-1100纳米。斯托克斯位移高达165纳米。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高亮度近红外发光的荧光化合物OPTPA-2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2为具有高亮度近红外发光的荧光化合物OPTPA-2的核磁共振碳谱图;
图3为具有高亮度近红外发光的荧光化合物OPTPA-2的荧光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87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