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合脱氮除磷优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9691.2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5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朱云仓;姜楠;张晓;李红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控水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2;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郑州智多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70 | 代理人: | 马士腾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 优化 工艺 | ||
1.联合脱氮除磷优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相连通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二沉池与厌氧池进行连接使二沉池内沉淀的含磷污泥回流至厌氧池;所述好氧池由曝气池、生态制氧系统、污水提升系统、氧浓度监测系统和曝气系统组成;在缺氧池内缺氧处理后的污水流入曝气池并进行好氧处理,随后在曝气池内好氧处理后的污水流入二沉池;所述污水提升系统用于将曝气池内的部分污水泵送至生态制氧系统,经生态制氧系统处理后的污水重新回流至曝气池;所述生态制氧系统利用其内泵入的污水水培绿植,生态制氧系统对绿植释放的氧气进行富集;所述氧浓度监测系统用于监测生态制氧系统内的氧气浓度,并将其监测信息传输至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用于向曝气池内供气,曝气系统根据生态制氧系统内氧气的浓度选择环境空气或者生态制氧系统内的空气作为气源;当生态制氧系统内氧气的浓度高于环境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时,曝气系统以生态制氧系统内的空气作为气源;当生态制氧系统内氧气的浓度低于周围空气时,所述曝气系统以环境中的空气作为气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脱氮除磷优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厌氧池连接的进水口和与二沉池连接的排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脱氮除磷优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曝气管、风机、吸气管和控制器,所述曝气管均布在曝气池的底部,所述曝气管通过管道与风机进行连接,所述风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吸气管包括主管、昼管和夜管,所述昼管和夜管的一端均与主管的同一端连接,所述昼管远离主管的一端分为多个用于与透光罩内部连通的支管,所述夜管远离主管的一端设置有过滤器;所述昼管和夜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脱氮除磷优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制氧系统包括多个横跨在曝气池上方的水槽、放置在水槽内的浮床和扣设在水槽上方的透光罩;通过污水提升系统将曝气池内的污水泵送至水槽内,所述水槽的一侧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浮床上种植绿植;所述透光罩上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排气口的内侧设置有排气扇,排气口的外侧设置有控制排气口开闭的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脱氮除磷优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浓度监测系统为设置在透光罩内的氧浓度传感器,所述氧浓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脱氮除磷优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为设置在水槽一侧的矩形切口,溢流口的长度与水槽长度相同并且溢流口两端的高度相同;所述水槽远离溢流口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等距间隔分布的上水管;所述污水提升系统包括水泵以及连接在水泵与上水管之间的管道,水泵的进水端伸入曝气池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脱氮除磷优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设置在透光罩的顶部,所述进气口为多个在透光罩侧面间隔分布的通孔;所述透光罩的上方设置有电缸,电缸上的伸缩杆与挡板连接,通过电缸驱动挡板水平移动;所述排气扇和电缸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控水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控水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969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