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0779.6 | 申请日: | 202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0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朱清华;常姣姣;刘瑞阳;郑平萍;田芳;张正乾;张凯渊;陈衍茂;胡小鸥;刘伟华;徐燚;韩悦;张宇南;李国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益德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韩晓梅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同步 硝化 反应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包括缺氧区、好氧区、隔板、污泥回流管和气提装置,所述缺氧区、好氧区设置在隔板的水平两侧,该隔板将缺氧区、好氧区分隔设置;所述缺氧区包括缺氧区本体、配水渠、配水管、空气搅拌系统和缺氧区集水槽,所述好氧区包括好氧区本体、曝气装置、泥水处理装置、出水渠和出水管。本发明反应器在反应器内进行污水处理,对污水有较好的脱氮效果,本发明反应器在缺氧区和好氧区内均形成不同的溶解氧浓度梯度,提高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解决传统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器配水不均匀、反应效率低的问题,使得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反应无死区,实现高效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效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器。
背景技术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同步硝化反硝化是指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在同一反应器中、相同操作条件下同时发生的现象。
目前大多数的生物脱氮工艺都将好氧区和缺氧区分隔开,分别在不同的反应器中运行,或者采用间歇的好氧和缺氧条件来实现。传统的硝化与反硝化方式是先进入缺氧区,充分反应后进入好氧区进行硝化反应,将好氧区的硝化液回流至缺氧区进行反硝化反应,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硝化液回流量,同时硝化液来自好氧区,含有一定的溶解氧,使缺氧区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90%。
现有技术多采用活性污泥法或者其改良工艺的水处理设施,主要包括缺氧区、好氧区、沉淀池以及污泥回流系统等,各个单元独立运行且分别具有特定的处理功能。污水处理通过采用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进行生物脱氮除磷,通常是在反应器内设置缺氧区和好氧区来控制溶解氧浓度梯度,使得污水在不同溶解氧浓度条件下依次进行硝化反硝化,好氧区出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沉淀后的污泥进行污泥回流。然而传统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器需控制硝化液和污泥回流来控制缺氧区内的反硝化反应,反硝化效率较低。
另外,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如下的缺陷:
(1)缺氧区采用机械搅拌,污泥回流采用泵回流方式,含有水下用电设备,需提起维护与维修,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维护较为复杂、成本高。
(2)现有反应器配水不均匀,大多是采用池体一端进水,自反应区另一端出水,可能在反应区域内形成死角,导致污水和污泥无法混合均匀。
(3)传统工艺缺氧区和好氧区是单独的处理单元,污泥和消化液回流可能带有较高浓度的溶解氧,导致缺氧区内溶解氧浓度不易保持在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
通过检索,尚未发现与本发明专利申请相关的专利公开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高效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包括缺氧区、好氧区、隔板、污泥回流管和气提装置,所述缺氧区、好氧区设置在隔板的水平两侧,该隔板将缺氧区、好氧区分隔设置;
所述缺氧区包括缺氧区本体、配水渠、配水管、空气搅拌系统和缺氧区集水槽,所述缺氧区本体的上部一侧设置配水渠,所述配水管设置于缺氧区本体内的底部,该配水管能够进行均匀配水,所述配水渠的输出端、配水管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管道紧密相连接设置;
靠近配水管的上方的缺氧区本体内设置空气搅拌系统,该空气搅拌系统能够对污水和污泥进行搅动与混合;所述缺氧区本体的上部相连接设置缺氧区集水槽,该缺氧区集水槽能够进行收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益德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华益德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07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型材冷却工艺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