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受电弓气动导流板智能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70892.4 | 申请日: | 202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40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周宁;王旭阳;刘久锐;刘钊;张欣;程尧;张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5/22 | 分类号: | B60L5/22;B60L5/20;B60L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李林合 |
地址: | 61003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受电弓 气动 导流 智能 调整 装置 | ||
1.一种受电弓气动导流板智能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受电弓上框架横梁(1)、受电弓气动导流板(2)、中空旋转作动机构(3)以及外部电源和信号模块(4);所述受电弓气动导流板(2)嵌套在所述受电弓上框架横梁(1)上,所述受电弓气动导流板(2)的端部与所述中空旋转作动机构(3)相连,所述中空旋转作动机构(3)与外部电源和信号模块(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中空旋转作动机构(3)包括主箱体(301)、固定连接于所述主箱体(301)上端的箱体盖(302)、设置于所述主箱体(301)内的输出齿盘(303)、设置于所述箱体盖(302)上方且与受电弓气动导流板(2)连接的法兰盘(304)、设置于所述主箱体(301)下方的电机底座(305)、设置于所述电机底座(305)上且与外部电源和信号模块(4)的输出端连接的电机(312)、由所述电机(312)控制旋转且与输出齿盘(303)相配合的驱动轴(306)、与所述输出齿盘(303)相配合的滚动件(307)、设置于电机底座(305)与箱体盖(302)之间起支承作用的轴承座(308)、固定于驱动轴(306)上的圆锥滚子轴承(309)以及供输出齿盘(303)固定旋转的交叉滚子轴承(311);其具体为:
整个装置安装在受电弓上框架横梁(1)上,受电弓气动导流板(2)通过嵌套在受电弓上框架横梁(1)上,受电弓气动导流板(2)的端部与中空旋转作动机构(3)相连,通过中空旋转作动机构(3)轴承的转动,从而在电机(312)的驱动下实现绕受电弓上框架横梁(1)轴向的转动;外部电源和信号模块(4)为本装置提供电源,并从外部接收状态参数信号,通过处理后提供给中空旋转作动机构(3)和电机(312),采用基于气动力优化设计的受电弓气动导流板(2),并根据受电弓的运行状态,通过与受电弓气动导流板(2)连接的中空旋转作动机构(3)智能调整受电弓气动导流板(2)的转动角度,以动态补偿受电弓在不同线路条件下的气动力差异,以获取稳定的弓网受流质量;其包括两种工作模式:
预设自动调整模式:通过接入列车运行状态系统的里程和速度信息,确定当前列车的受电弓运行速度、开口或闭口、工作高度、隧道或明线的状态信息;将受电弓状态信息输入气动性能优化专家系统,确定当前运行状态的气动升力,并根据目标函数给出与之相匹配的气动升力,以确定最佳的受电弓气动导流板(2)的迎风角;并通过连接的中空旋转作动机构(3)调整受电弓气动导流板(2)的转动角度,以动态补偿受电弓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气动力差异,以获取稳定的弓网受流质量;
实时自动调整模式:通过受电弓状态感知/监测系统,获取受电弓的运行速度、开口或闭口、工作高度、隧道或明线和接触力的实时状态信息;将受电弓状态信息输入气动性能优化专家系统,确定当前运行状态的气动升力,并根据目标函数给出与之相匹配的气动升力,以确定最佳的受电弓气动导流板(2)的迎风角;并通过连接的中空旋转作动机构(3)调整受电弓气动导流板(2)的转动角度,以动态补偿受电弓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气动力差异,以获取稳定的弓网受流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弓气动导流板智能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弓气动导流板(2)的尺寸为:高45mm,长400mm,上顶面宽120mm,下底面宽3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电弓气动导流板智能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弓气动导流板(2)补偿的气动升力为20N-190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电弓气动导流板智能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弓气动导流板(2)可替换为碳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电弓气动导流板智能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306)的中轴线与所述输出齿盘(303)的中轴线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受电弓气动导流板智能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306)包括轴颈部和轴身部,所述轴颈部的直径大于轴身部的直径;所述轴颈部伸入主箱体(301)内,所述轴身部伸入电机底座(305)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089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