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多栖互济农田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1234.7 | 申请日: | 202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0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雷宝坤;毛妍婷;陈安强;续勇波;郭树芳;平凤超;杨艳鲜;金桂梅;王浩丞;刘晓冰;高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00 | 分类号: | A01G9/00;A01G17/00;A01G20/00;A01G22/00;A01K31/00;A01K61/59;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达恒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99 | 代理人: | 杨青 |
地址: | 6502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互济 农田 生态系统 构建 方法 | ||
1.一种生物多栖互济农田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多栖互济农田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农田中划分出用于种植农作物的生态田面(3),根据生态田面(3)的长度等间距设置1-3条蚯蚓养殖带垛(4),蚯蚓养殖带垛(4)将生态田面(3)划分为不同的种植区域;
步骤2:在生态田面(3)的外围开挖一条环绕生态田面(3)的生态田沟(2),并在生态田沟(2)内种植水生植物和养殖水生动物;
步骤3:在生态田沟(2)的外围设置有一圈环绕生态田沟(2)的生态宽埂(1),并在生态宽埂(1)的梗面上种植饲草植物(7),生态宽埂(1)的外侧种植乔木(11),组成田间林网;
步骤4:在生态田面(3)、生态田沟(2)、生态宽埂(1)形成的整体的排水侧设置生态塘(6),生态塘(6)中种植有水生植物(17),生态塘(6)内养殖有甲壳类水生动物(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多栖互济农田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蚯蚓养殖带垛(4)划分出的其中一个生态田面(3)区域上划分出用于养殖家禽的陆栖空间(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多栖互济农田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陆栖空间(5)内放养适宜陆地生长的家禽,同时在陆栖空间(5)种植乔木、灌木和草类植物;在陆栖空间(5)上搭建家禽舍(15)。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生物多栖互济农田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态田面(3)上养殖鸭子(10),并在蚯蚓养殖带垛(4)划分出的每个生态田面(3)区域中部分别设置鸭舍(12),在生态宽埂(1)的外围设置逃栅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多栖互济农田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宽埂(1)的宽度为不低于1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物多栖互济农田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乔木(11)种植为每亩农田不多于10棵。
7.根据权利要求1-3、5-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生物多栖互济农田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态田沟(2)为季节性浅沟或永久性深沟,生态田沟(2)的沟宽不低于1m;生态田沟(2)为季节性浅沟时,沟深不低于0.5m;生态田沟(2)为永久性深沟时,沟深不低于1m。
8.根据权利要求1-3、5-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生物多栖互济农田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蚯蚓养殖带垛(4)呈条带状,其高度高出生态田面(3)表面,蚯蚓养殖带垛(4)上设置有为蚯蚓养殖补水的喷灌或滴管设备;蚯蚓养殖带垛(4)的表面设置有保障蚯蚓生长适宜的湿度要求的塑料膜或遮雨棚。
9.根据权利要求1-3、5-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生物多栖互济农田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塘(6)中央设置生态孤岛(18),生态孤岛(18)上种子乔木、灌木和草等植物,生态塘(6)内养殖的水生动物为甲壳类水生动物(1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生物多栖互济农田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塘(6)与生态宽埂(1)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带(16),连接带(16)中设置有用于吸附农田尾水中氮磷的填充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123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