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生产七层共挤可降解高阻隔片材的挤出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1963.2 | 申请日: | 202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5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梁斌;戴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精诚模具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18 | 分类号: | B29C48/18;B29C48/255;B29C48/305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5 | 代理人: | 许玲爱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产 七层共挤可 降解 阻隔 挤出 设备 | ||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生产七层共挤可降解高阻隔片材的挤出设备,包括挤出模头和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前部设置有分流芯棒,所述分配器前端设置有原料入口,所述原料入口经分流芯棒导向分流后分别进入分配器的七个进料流道内,七个进料流道在分配器内依次汇合后形成一个主流道,所述挤出模头连接在分配器后端,所述主流道对应连通至挤出模头内的挤出流道,并经挤出模头后端出料口挤出七层复合产品。本发明结构新颖,通过选择多种可降解的原料进行复合加工,利用各种原料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最终能生产出既可降解又能阻隔水汽、氧气等薄膜片材产品,可以用于各种食物包装,延长保质期,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产品挤出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七层共挤可降解高阻隔片材的挤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现有模头和分配器的技术,各种食品包装的薄膜都只能生产不可降解的高阻隔产品。基于对环境的保护,国家提倡需要用可降解的材料生产食品包装的薄膜,这就需要用到多种原料进行复合,才能满足食品包装袋的各项性能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生产七层共挤可降解高阻隔片材的挤出设备,其采用全新的结构设计来生产既可降解又能阻隔水汽、氧气等薄膜片材产品,可以应用在各种食品包装上,在满足食品包装袋的各项性能基础上满足环保的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生产七层共挤可降解高阻隔片材的挤出设备,包括挤出模头和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前部设置有分流芯棒,所述分配器前端设置有原料入口,所述原料入口经分流芯棒导向分流后分别进入分配器的七个进料流道内,七个进料流道在分配器内依次汇合后形成一个主流道,所述挤出模头连接在分配器后端,所述主流道对应连通至挤出模头内的挤出流道,并经挤出模头后端出料口挤出七层复合产品。
优选的,所述分配器前端面分别设置有可降解原料阻隔层C原料入口、可降解原料D原料入口和可降解原料E原料入口,所述分配器前端左侧面设置有两个可降解原料A原料入口,所述分配器前端右侧面设置有两个可降解原料胶黏剂B原料入口,所述分流芯棒上设置有D通道、C通道、E通道、A通道和B通道,上述五种原料经过分流芯棒内各自的通道后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形成DABCBAE七个流道的直线排列,并分别对应进入分配器的七个流道内。
优选的,所述分配器内沿直线依次排布有D流道、A流道、B流道、C流道、B流道、A流道和E流道,所述C流道为中间流道,所述B流道后端与C流道两侧连通,所述A流道后端位于B流道后方且与C流道两侧连通,所述D流道和E流道后端位于A流道后方且与C流道两侧连通,所述A流道、B流道、D流道和E流道末端靠近C流道处均设置有能控制流道开口大小的流量调节杆,上述七个流道复合后经主流道流出并进入挤出模头内的挤出流道内。
优选的,所述流量调节杆外表面整体为圆柱面,所述圆柱面上加工有开口槽,转动流量调节杆来调节流道的宽窄,当圆柱面对着流道时流量调节杆完全阻隔流道使得该流道关闭,当开口槽部分对着流道时流道畅通,通过控制开口槽与流道的倾斜角度来改变流道的开口宽度。
优选的,所述挤出模头内的挤出流道为支管式流道结构,所述支管式流道结构包括竖直流道部分和水平流道部分,所述水平流道部分左右两侧处于同一水平线。
优选的,所述挤出模头后端的模唇处设置有模唇间隙微调机构。
优选的,所述挤出模头通过连接法兰连接在分配器后端出口处。
本发明结构新颖,通过选择多种可降解的原料进行复合加工,利用各种原料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最终能生产出既可降解又能阻隔水汽、氧气等薄膜片材产品,可以用于各种食物包装,延长保质期,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去掉挤出模头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精诚模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精诚模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19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