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电缆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2064.4 | 申请日: | 202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8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罗玉林;魏炎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23/1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24 | 代理人: | 葛鹏 |
地址: | 550009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电缆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电缆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防喷管,所述防喷管的上端安装有压帽调节装置,所述压帽调节装置上端设置有电缆,所述电缆上设置有电缆夹紧装置,所述电缆夹紧装置位于所述压帽调节装置的上方;所述电缆夹紧装置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上下移动装置上;所述压帽调节装置、第一电机和上下移动装置均电连接有控制箱。该发明电缆自动推送,推送力、夹紧力可控制,极限推送力度下对电缆无损伤;远程可视化调节,操作简单,自动化调节无需配置人员,可直接观察各个电机动作情况,安全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测试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电缆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开采到中、后期后,一般采用向地层注水或者注聚合物驱油的方式来保证原油产量。注入井分层测调工艺在油田已推广实施多年,对于提升油田经济效益发挥了显著作用。分层测调主要采用电缆将直读式测调仪器下入井中对各个层位进行测调,电缆由地面通过防喷管下入井中。测试操作过程中,需要测试人员登高站在操作台上对防喷堵头进行拆卸,以及电缆下放或上提时对压帽进行调节,以防止井液外溢产生污染;同时因井内高压,当仪器不能自由下放时,还需要人工在井口防喷管口处手工操作输送电缆下井。高空作业以及井内高压人在防喷管处操作存在一定安全风险。随着油田专业化改革后不断增加的测试任务,对老龄化的测试操作人员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为减少操作人员高空作业的风险,降低劳动强度,迫切需要研制一种测试电缆井口自动控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试电缆控制装置,解决目前测试人员劳动强度大,人工登高作业风险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测试电缆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防喷管,所述防喷管的上端安装有压帽调节装置,所述压帽调节装置上端设置有电缆,所述电缆上设置有电缆夹紧装置,所述电缆夹紧装置位于所述压帽调节装置的上方;所述电缆夹紧装置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上下移动装置上;所述压帽调节装置、第一电机和上下移动装置均电连接有控制箱。
进一步的,所述压帽调节装置包括与所述防喷管连接的压帽调节齿轮,所述压帽调节齿轮键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可调节支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缆夹紧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电缆一侧的夹紧块,另一侧的夹紧移动滑块;所述夹紧移动滑块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连接有第一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块靠近所述电缆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载荷传感器,所述载荷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箱。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移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的移动支架,所述移动支架安装在与其相配合的滑轨,所述滑轨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滑轨的上下两端设置有上下行程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行程开关电连接有所述控制箱。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移动装置的上方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的镜头冲着所述电缆夹紧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该发明测试电缆控制装置中电缆夹紧装置通过第一电机实时调节夹紧力,既保证夹紧力又能实现对电缆的保护,避免夹紧力过大损伤电缆。第一电机采用行程式输送,滑轨上下端上的上下行程开关可进行极限位置判断,到达下极限位置时,电缆夹紧,电机不启动,电缆夹紧装置返回上行程极限,输送过程与人手工操作类似,推送力大小通过第一电机控制,提高输送效率,保证极限推送力度下对电缆或钢丝无损伤。压帽调节装置采用第二电机控制,通过压帽调节齿轮传动,调节控制精确扭矩大,第二电机通过可调节支架安装,可调节支架为活动式支架,保证整个装置的安装便捷性。摄像头置于整个装置上方便于观察位置,供电与控制单元内置于控制箱内,操作者在地面测试车内进行控制,实现可视化自动控制,减少人员配置,避免登高作业,同时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20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