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3063.1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7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现伟;戴晓艳;李振娜;吕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峥峰(南京)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W4/02;H04W4/029;H04W4/40;H04W4/70;H04W4/80;G06K9/00;G06K9/32;G08B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智能 监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控方法,属于监控方法技术领域。该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感应模块检测人员和车辆运动方向和轨迹;(2)采集视频图像信息、人脸图像信息和车辆牌照信息;(3)将采集的信息输送到物联网云服务计算机和监控中心;(4)物联网云服务计算机将信息与相关人员数据和相关车辆数据进行比对;(5)若匹配成功,进行声光提示并报告,同时将信息传送入相关系统;(6)实时上报目标的移动速度和轨迹;(7)输出危机等级数。本发明在监控的同时,能够辅助相关系统寻找相关人员和相关车辆,并实时上报目标的移动速度和轨迹,提高相关系统的寻找效率,大大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控方法,属于监控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物相连的时代已经到来。“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监控是一种防范能力较强的综合系统,主要由前端采集设备、传输网络、监控运营平台三块组成。实现监控领域(图像、视频、安全、调度)等相关方面的应用,通过视频、声音监控以其直观、准确、及时和信息内容,以实现物以物之间联动反应。
目前的物联网监控还在发展阶段,各个终端之间的连接和控制是目前具有研究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控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感应模块检测人员和车辆运动方向和轨迹;
(2)通过终端高清摄像头采集视频图像信息,当人员正面朝向摄像头时,人脸图像采集模块启动,开始进行人脸图像信息的采集;车辆牌照在摄像头范围内时,采集车辆牌照信息;
(3)将采集的视频图像信息、人脸图像信息和车辆牌照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输送到物联网云服务计算机和监控中心;
(4)监控中心实时显示视频图像信息,同时物联网云服务计算机与相关系统连接,将人脸图像信息与相关人员数据进行人脸比对;将车辆牌照信息与相关车辆数据进行比对;
(5)若人脸图像信息与相关人员数据匹配成功,或者车辆牌照信息与相关车辆数据匹配成功,物联网云服务计算机控制监控中心设备进行声光提示并报告,同时将相关人员数据、人脸图像信息、视频图像信息、车辆牌照信息和定位传送入相关系统;
(6)物联网云服务计算机通过控制各个物联网终端的配合,对匹配成功的人员或车辆进行目标的锁定和追踪,实时上报目标的移动速度和轨迹;
(7)同时物联网云服务计算机按预先设定的危机等级的阈值输出危机等级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步骤(1)中感应模块包括红外感应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峥峰(南京)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峥峰(南京)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30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