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量液压马达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3533.4 | 申请日: | 202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3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宋来瑞;盛庆梅;刘希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真格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C1/247 | 分类号: | F03C1/247;F03C1/34;F03C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菁华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量 液压 马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量液压马达,包括壳体、凸轴、第一转子、第二转子、输出轴;所述凸轴的左端设有P口和T口;所述第一转子内设有变量控制组件,在P口的油压大于变量控制组件的设定压力时,变量控制组件控制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连接且同步转动;在P口的油压小于变量控制组件的设定压力时,变量控制组件控制第一转子与第二转子分离且与环形凸肩连接;该变量液压马达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在低速重载和高速轻载之间自由转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马达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变量液压马达。
背景技术
内曲线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是工程机械、矿山设备等行业经常选用的一种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由于液压马达柱塞在每一转中往复作功多次,故单圈转动的工作容积较大,加之柱塞数量较多,能够有效分散每一柱塞的工作受力状态,具有较强的耐受冲击的能力及耐高压特性。
现有的内曲线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的定子的内侧面都是波浪形的曲面,该曲面由许多个单独的内凹弧面首尾相连而成,如中国专利号为201010197277.X的发明名称为“内曲线多作用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的发明专利,其中用到的定子的内侧面就为8个单独的相通的内凹弧面组成,现有技术的内曲线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的排量是固定的,如果一定要改变变排量后的排量值就要整体改变马达的结构,如改变配油轴和转子的结构,使配油轴能输入其他比例的油量或改变进油柱塞数量,这样做结构复杂,成本高,不利于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变变排量值。但随着机械行业的发展,液压马达也要求能够进行变排量,实现低速大扭矩、高速小扭矩的功能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量液压马达,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在低速重载和高速轻载之间自由转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量液压马达,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转子腔,所述壳体的内侧壁沿径向向内设有环形凸肩,所述环形凸肩将转子腔分隔成第一转子腔和第二转子腔;所述第一转子腔的左端固定设有左端盖,第二转子腔的右端固定设有右端盖,所述左端盖内固定设有穿过第一转子腔且伸入第二转子腔内的凸轴,所述第一转子腔内在凸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子,所述第二转子腔内在凸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子,所述第二转子的右端设有伸出右端盖的输出轴;所述凸轴的左端设有P口和T口,所述转子腔与T口连通;
所述第一转子的圆周外侧沿周向间隔均匀地设有第一柱塞孔,每个第一柱塞孔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柱塞;所述第一转子腔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内曲面,每个第一柱塞的远心端均设有压紧在第一内曲面上的第一滚球,所述第一转子内在每个第一柱塞孔的近心端均设有第一径向孔,所述凸轴的外侧沿轴向间隔均匀地设有多个与P口连通的第一进油槽,以及与T口连通的第一回油槽,所述第一进油槽和第一回油槽交错设置,且随第一转子的转动与多个第一径向孔依次连通;
所述第二转子的圆周外侧沿周向间隔均匀地设有第二柱塞孔,每个第二柱塞孔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柱塞;所述第二转子腔的内侧壁设有第二内曲面,每个第二柱塞的远心端均设有压紧在第二内曲面上的第二滚球,所述第二转子内在每个第二柱塞孔的近心端均设有第二径向孔,所述凸轴的外侧沿轴向间隔均匀地设有多个与P口连通的第二进油槽,以及与T口连通的第二回油槽,所述第二进油槽和第二回油槽交错设置,且随第二转子的转动与多个第二径向孔依次连通;
所述第一转子内设有变量控制组件,在P口的油压大于变量控制组件的设定压力时,变量控制组件控制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连接且同步转动;在P口的油压小于变量控制组件的设定压力时,变量控制组件控制第一转子与第二转子分离且与环形凸肩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真格液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真格液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35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原棉的开棉疏条设备
- 下一篇:数据迁移方法、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