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龙门式玻滴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3897.2 | 申请日: | 202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0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肖华;刘泽明;叶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德市帝华饰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9/06 | 分类号: | B65G49/06;G01N3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润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7 | 代理人: | 祖游行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龙门 式玻滴 检测 装置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龙门式玻滴检测装置,包括龙门架、设置在龙门架上的升降架、驱动升降架沿Y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及驱动升降架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龙门架的下方设置有沿X方向排布的若干过渡装置及能够与过渡装置相对应配合的玻滴检测组件,过渡装置能够放置待检测的产品,升降架的下端沿X方向设置有能够分别与过渡装置和玻滴检测组件相对应配合的取料装置。本公开操作简单、方便,精度高,劳动强度低,有效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便于产品的自动化连线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玻璃容器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龙门式玻滴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不断更新与进步,许多产品的加工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保证产品质量,又要提高生产效率。玻璃容器具有无毒、无味、节能环保、透明、美观、阻隔性好、不透气、可回收重复多次使用、耐热、耐压、耐清洗、可高温杀菌和低温贮藏等优点,玻璃容器在饮料包装等行业中仍占有着重要位置,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对于玻璃瓶、玻璃壶、玻璃杯等玻璃容器产品的加工,一般包括配料、搅拌、电炉熔化、吹制、爆口、找玻滴、捏嘴、检验、退火窑退火、包装入库等工序,在原料吹制成型后,制品口部以上的多余部分需要去除掉,即称之为“爆口”,通常是利用高温的火焰对制品进行局部加热,使局部温度达到熔化流动的状态,多余部分物料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脱落,脱落过程中牵连部分被拉长后断开,完成爆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多余部分物料的下降速度不一致,最终牵连处会被拉长后断开,拉长部分冷却后回缩会形成玻滴,所以通常在玻滴处进行捏嘴以消除玻滴。但是,现有的玻璃容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是人工寻找制品上的玻滴并进行定位,然后人工通过相应的工具在玻滴处进行捏嘴,操作不便,劳动强度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生产效率低,产品良率低,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龙门式玻滴检测装置,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龙门式玻滴检测装置,包括龙门架、设置在龙门架上的升降架、驱动升降架沿Y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及驱动升降架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龙门架的下方设置有沿X方向排布的若干过渡装置及能够与过渡装置相对应配合的玻滴检测组件,过渡装置能够放置待检测的产品,升降架的下端沿X方向设置有能够分别与过渡装置和玻滴检测组件相对应配合的取料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渡装置、取料装置和玻滴检测组件分别为沿X方向排布的多个,取料装置能够分别与玻滴检测组件和过渡装置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龙门架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横梁、分别设置在横梁两端的第一立柱及沿Y方向设置在第一立柱顶部的第一支撑梁,两个第一支撑梁分别与横梁的两端相配合,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梁上且与横梁相配合,第二驱动机构和升降架设置在横梁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渡装置包括用于放置产品的第一平台及驱动第一平台进行翻转的第四驱动机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渡装置还包括用于定位第一平台上产品的第一定位机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机构包括分别位于第一平台两侧的第一压块及推动两个第一压块运动以定位第一平台上产品的第一推动机构,第一推动机构安装在第一平台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压块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产品相配合的第一曲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取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架、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一吸盘及驱动第一吸盘旋转的第三驱动机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玻滴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支架及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用于检测玻滴的第一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架安装在第一滑台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德市帝华饰品有限公司,未经建德市帝华饰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38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