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幅度和相位调控的双功能超表面集成器件及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74877.7 | 申请日: | 202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19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许河秀;王朝辉;王彦朝;王少杰;王明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5/00 | 分类号: | H01Q15/00;H01Q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71005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幅度 相位 调控 功能 表面 集成 器件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幅度和相位调控的双功能超表面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由M*M个具有不同尺寸的超表面单元在平面内等间距周期延拓排列组成;其中,所述超表面单元是各向异性结构;该超表面单元为方形,具体由金属地板、一个三层结构和两层介质板组成;该三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记为第I层、II层和III层;金属地板是最底层;第I层和第III层为打印在PET膜上的“I”形ITO电阻薄膜,为亚波长结构,沿x-轴分布,两层的表面电阻和结构完全一样;第II层是由“工”形金属结构和对称分布在其两侧的两个平行的金属贴片组成,构成双模金属谐振器,沿y轴分布;2层介质板中,第一介质板在第II层双模金属谐振器和第III层ITO电阻薄膜之间,第二介质板在第III层ITO电阻薄膜与金属地板之间;第I层和第III层的ITO电阻薄膜工作在x极化波下,第II层金属结构工作在y极化波下;第I层和第III层的“I”形ITO电阻薄膜与第II层的金属结构正交分布,以保证各极化正常工作,也保证很低的交叉极化串扰;所述超表面单元在两个正交极化下可以实现幅度和相位的独立调控;通过选择第I层和第III层ITO电阻薄膜的表面电阻,实现x极化波激发下的宽带吸波功能,通过构造第II层金属结构的相位分布,实现y极化波激发下的多波束辐射或均匀散射功能;
记各单元的结构参数如下:“I”形ITO电阻薄膜线宽度为w2,长度为l;双模金属谐振器结构长度为a,各部分的线宽度均为w1,“工”形金属结构两端金属条长度为t,“工”形金属结构与金属贴片的间隙均为g;第一介质板、第二介质板的厚度分别为h1和h2;周期为p,即超表面单元的长度;H为超表面单元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幅度和相位调控的双功能超表面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优化的所述超表面单元的结构参数如下:p=8.5mm,H=3.422mm,g=0.2mm,w1=0.4mm,w2=0.8mm,l=8mm,h1=1mm,h2=2mm,t=2.4mm;金属为金属铜,厚度为0.036mm;ITO表面电阻为35Ω/sq。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487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动灵活且耐高压的旋转补偿器
- 下一篇:一种双密封注填式套筒补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