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鼓冷槽区尾气洗涤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5775.7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5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范壮;郭方明;张欣;于智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18;B01D53/04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白楠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鼓冷槽区 尾气 洗涤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炼焦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鼓冷槽区尾气洗涤系统及方法。包括水洗塔、酸洗塔、碱洗塔、活性炭吸附塔、风机及尾气管道;水洗塔、酸洗塔、碱洗塔与活性炭吸附塔通过管道串联,串联后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尾气管道相连,风机安装在第一连接管上;所述尾气管道包括尾气主管与第一尾气支管~第六尾气支管,第一尾气支管与机械化氨水澄清槽、焦油分离器相连,第二尾气支管与剩余氨水槽相连,第三尾气支管与焦油中间槽、超级离心机、气浮除焦油器相连,第四尾气支管与循环氨水槽相连,第五尾气支管与焦油贮槽相连,第六尾气支管与鼓冷地下槽、鼓风机水封槽相连。满足鼓冷槽区工艺要求,实现鼓冷工序槽区尾气“零”排放的目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焦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鼓冷槽区尾气洗涤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焦化厂回收作业区鼓风冷凝工序主要负责洗净冷却煤气、煤气输送、建立与炼焦的氨水平衡及生产粗焦油。工序内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循环氨水槽、剩余氨水槽等25个以上的油槽由于缺少有效的尾气回收系统,油槽放散管尾气直排,严重威胁岗位员工的职业健康,难以满足当前环保形势要求。
目前,鼓冷工序尾气普遍采用回收至本工序负压煤气管道的方法,为满足油槽倒油等作业要求,槽区尾气中难免混合空气,由于槽区尾气组成的特殊性难以回收至负压煤气管道,只能采用洗涤的方式。此外,尾气洗涤液的选择至关重要,一方面要考虑洗涤液的可循环性,另一方面要考虑洗净效果,大大增加了尾气回收的难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鼓冷槽区尾气洗涤系统及方法,满足鼓冷槽区尾气洗涤装置循环运行的工艺要求,实现鼓冷工序槽区尾气“零”排放的目标,降低岗位员工职业危害风险,满足当前环保形势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鼓冷槽区尾气洗涤系统,包括水洗塔、酸洗塔、碱洗塔、活性炭吸附塔、风机及尾气管道;水洗塔、酸洗塔、碱洗塔与活性炭吸附塔通过管道串联,串联后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尾气管道相连,风机安装在第一连接管上;所述尾气管道包括尾气主管与第一尾气支管~第六尾气支管,第一尾气支管与机械化氨水澄清槽、焦油分离器相连,第二尾气支管与剩余氨水槽相连,第三尾气支管与焦油中间槽、超级离心机、气浮除焦油器相连,第四尾气支管与循环氨水槽相连,第五尾气支管与焦油贮槽相连,第六尾气支管与鼓冷地下槽、鼓风机水封槽相连。
所述水洗塔、酸洗塔、碱洗塔各含有两台喷洒液泵及附属喷洒及外排工艺管道、阀门。
所述水洗塔使用终冷下段水作为喷洒液,喷洒后液体外排至机械化氨水澄清槽进而进入循环、剩余氨水系统消耗;水洗塔喷洒液冷却器使用初冷器二段给水作为冷却介质,回水至初冷器二段回水管道。
所述酸洗塔使用硫铵母液作为喷洒液,喷洒后液体外排至硫铵工序母液贮槽,利用饱和器生产硫铵消耗。
所述碱洗塔使用脱硫工序配碱槽10%~40%NaOH溶液,喷洒后液体外排至剩余氨水槽进而进入蒸氨塔消耗。
所述剩余氨水槽尾气管道处设有1个压力检测装置P1,循环氨水槽尾气管道处设有1个压力检测装置P2,焦油贮槽分为1#焦油贮槽和2#焦油贮槽,在1#、2#焦油贮槽尾气管道处设有2个压力检测装置P3、P4,风机入口管道设有1个压力检测装置P5。
所述第六尾气支管与电捕焦油器氮气加热器相连。
所述活性炭吸附塔顶部筛板摆放立方体蜂窝状防水活性炭。
所述第一尾气支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第二尾气支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第三尾气支管上设有第四控制阀,第四尾气支管上设有第六控制阀,第五尾气支管上设有第七控制阀,第六尾气支管上设有第五控制阀。
一种的鼓冷槽区尾气洗涤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鞍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57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