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井罐液位调节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5880.0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8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赵腾;孟娜;刘蒙;符姣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9/12 | 分类号: | G05D9/12;B65D90/48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驰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井罐液位 调节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井罐液位调节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控制系统、排水泵系统、热井罐、液位计、排水集合管、集合管旁通管道和热井罐旁通回水管道,所述的热井罐的出口与排水泵系统连接,排水泵系统的排水出口均与排水集合管连通;热井罐旁通回水管道与排水集合管的一端之间设有一路集合管旁通管道,集合管旁通管道上设有调节装置;所述的热井罐内设有液位计,所述的控制系统分别与液位计、调节装置和排水泵系统电信号连接。本装置可避免真空泵系统浊环冷却水的排水泵频繁启动和停止,延长水泵本体及电机的寿命,降低故障率,减少对RH供电网络的冲击,降低设备的维护强度和频度,提高工作效率,有效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液真空精炼系统的浊环水热井罐液位调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井罐液位调节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钢液真空精炼系统的浊环水通过冷凝器排水管排放到现场固定在地坪基础上的热井罐内,热井罐可以对三根排水管进行水封保证系统的真空;热井罐旁边地坪布置有热井回水泵站,用于将热井罐内的浊环水返送到水处理系统去冷却与处理,进行循环利用。热井罐内水位的监测和发讯通过插于热井罐中的液位计来实现,并与回水泵工作制度联锁,回水泵设计为三台,采取二用一备工作制度。由于真空处理和非真空处理时,进水流量会发生变化,因此要在热井罐内保持水位不变是不可能的,只能调节进出水流量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否则将会造成事故情况:水位过高造成满罐后,水位上升至冷凝器内积水触发系统报警,导致真空处理突然停车酿成事故;水位过低排水口吸气造成水泵故障停机无法排水,最终水位过高造成满罐出现前述情况一样的事故。
目前采取二用一备工作制度的排水泵,一台为连续运转,一台为间歇式运转,一台为备用及紧急启动泵。其中间歇式运行的水泵根据热井罐内液位的变化来进行启动和停止,由于RH区域空间及平台标高所限,热井罐容积不可能无限扩大,有限的容积使得间歇式运转的排水泵在15-20分钟内就需启停一次,这样的工况会使功率很大的水泵电机及水泵机封、轴承的寿命大幅缩短,故障频繁,无法保证生产连续的顺利进行,而且每次起停都会对精炼区域供电网络造成较大的冲击,对其它用电设备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排水泵工作方式中热井泵频繁启停而导致的水泵电机及水泵机封、轴承的寿命大大缩短,故障频繁以及对精炼区域供电网络造成较大冲击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井罐液位调节装置及方法,本发明通过调节装置来调节返回热井罐内的水量和流速,使热井罐内的液位始终处在一种动态平衡中,避免了热井泵频繁启停导致的水泵电机及水泵机封、轴承寿命大幅缩短,故障频繁以及对精炼区域供电网络造成较大冲击的缺陷。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热井罐液位调节装置,包括控制系统、排水泵系统、热井罐、液位计、排水集合管、集合管旁通管道和热井罐旁通回水管道,所述的热井罐的出口与排水泵系统连接,排水泵系统的排水出口均与排水集合管连通;热井罐旁通回水管道与排水集合管的一端之间设有一路集合管旁通管道,集合管旁通管道上设有调节装置;所述的热井罐内设有液位计,所述的控制系统分别与液位计、调节装置和排水泵系统电信号连接。
所述的排水泵系统至少包括三个并联设置的排水泵,排水泵一、排水泵二和排水泵三,其中,排水泵一和排水泵二为间歇式运行水泵,排水泵三为备用水泵。
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手动调节阀一、切断阀和手动调节阀二,手动调节阀一和手动调节阀二分别位于切断阀两端。
所述的集合管旁通管道为L状管道。
所述的热井罐旁通回水管道的出口连接在热井罐顶部的回流口上。
所述的切断阀为气动或电动蝶阀。
所述的热井罐通过支架固定在地面上。
所述的热井罐旁通回水管道包括竖直段,拐角段和水平段,竖直段通过拐角段与水平段连接,拐角段为圆弧,水平段低于热井罐底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58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