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防护性能的小功率非车载充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6341.9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0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飞;袁海霞;谢保平;周建伟;吴方捷;崔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0L53/18;B60L53/302;H02J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张欢欢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防护 性能 功率 车载 充电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防护性能的小功率非车载充电机,包括直流输出充电连接线束、非车载充电机主体和交流输入充电连接线束;非车载充电机主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左侧板、右侧板、散热器、功率模块组件、内壳体和内壳体盖;围绕功率模块组件、散热器设计内外两层壳体结构,通过内层壳体实现非车载充电机主体的防尘防水性能和基本绝缘性能,通过外层壳体实现非车载充电机主体的加强绝缘性能,内外两层壳体共同实现双重绝缘性能;有效解决了采用直流充电接口的电动汽车充电问题,同时高防护性能的结构设计使得充电过程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防护性能的小功率非车载充电机。
背景技术
现阶段市场上大部分电动汽车的充电解决方案仍以传统交流充电模式2方式居多,该种充电方案需要在车辆端配置车载充电机、交流充电接口以及相应的高压连接线束,在用户端配置交流充电模式2线束(包含交流充电枪、缆上控制盒、线束以及插头等)才能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充电。
采用交流充电模式2方式充电时,充电速度较慢,充电机时间较长;同时该种充电方案要求主机厂在车辆端需配置车载充电机、交流充电接口以及相应的高压连接线束,不仅占用整车空间、增加整机重量,而且对整车的成本以及故障率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在许多主机厂的最新车型上已经取消了车载充电机及交流充电接口,取而代之的是在车辆端增加直流充电接口,而将车载充电机移出车外作为随车附件,这就对非车载的小功率充电机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高防护性能的小功率非车载充电机,内外两层壳体共同实现双重绝缘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防护性能的小功率非车载充电机,其特征是,包括直流输出充电连接线束、非车载充电机主体和交流输入充电连接线束;
所述非车载充电机主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左侧板、右侧板、散热器、功率模块组件、内壳体和内壳体盖;
所述功率模块组件位于内壳体的空腔内,功率模块组件的上方覆盖散热器,内壳体的底部拼接内壳体盖,并且散热器、内壳体和内壳体盖拼接成封闭的箱体结构,称为内层壳体;
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左侧板和右侧板组成箱体结构,称为外层壳体,所述外层壳体包裹内层壳体;
交流输入充电连接线束连接功率模块组件的输入端,直流输出充电连接线束连接功率模块组件的输出端;
功率模块组件从交流输入充电连接线束获取交流电源;将其转换成直流电从直流输出充电连接线束输出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内壳体与散热器之间的连接处打胶密封。
进一步的,内壳体盖与内壳体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上壳体、下壳体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散热器上;左侧板、右侧板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内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板、右侧板上均设有用于散热的通风孔。
进一步的,在内壳体两侧分别设有防水接头和转接连接器插座,防水接头通过螺母紧固在内壳体上,转接连接器插座通过螺钉固定在内壳体上,直流输出充电连接线束通过防水接头固定,交流输入充电连接线束通过转接连接器插座固定。
进一步的,转接连接器插座和内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直流输出充电连接线束包括直流充电枪和直流充电电缆;直流充电电缆一端连接功率模块组件的输出端以获取充电电源,另一端连接直流充电枪,直流充电枪用来连接电动汽车上直流充电接口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63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DS-B收发芯片和ADS-B收发机
- 下一篇:基于MCU的液面探测电路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