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高油藏井间水窜通道内驱替前缘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6680.7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2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义刚;李彦阅;王楠;黎慧;代磊阳;陈征;刘同敬;薛宝庆;周建;第五鹏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张丽丽;姚亮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藏 井间水窜 通道 内驱替 前缘 确定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双高油藏井间水窜通道内驱替前缘的确定方法,其中,该确定方法包括:
采集注采井基础数据;
根据注采井基础数据,确定驱替前缘形状方程;
根据驱替前缘形状方程,确定油水两相区域长度;
根据驱替前缘形状方程,确定等效活塞驱替点位置;
所述驱替前缘的确定包括确定驱替前缘形状和驱替前缘位置;驱替前缘形状指驱替前缘的曲线方程,由驱替前缘形状方程确定;驱替前缘位置指驱替前缘在注采井间所处的位置,由油水两相区域长度和等效活塞驱替点位置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注采井基础数据包括:
日产液量、油水相渗曲线、油水黏度、水窜通道横截面积、水窜通道平均绝对渗透率、油水密度、地层倾角、地层孔隙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中,确定驱替前缘形状方程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oxy,x轴由注水井指向采油井,y轴垂直于储层并指向地面,坐标原点o为注水井井眼;
基于平面直角坐标系oxy以及注采井基础数据,建立驱替前缘形状方程为:
其中,v(t)为水窜通道内流体流速,q为日产液量,单位为cm3/s;A为水窜通道横截面积,单位为cm2;
λo、λw分别为油相、水相流度,单位为D/mPa.s;
K为水窜通道绝对渗透率,单位为D;
h为水窜通道平均高度,单位为cm;
为地层孔隙度,无因次;
ρo、ρw分别为油相、水相密度,单位为g/cm3;
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为cm/s2;
α为水窜通道倾角,单位为°;
x、y分别为沿水窜通道和垂直水窜通道的坐标,y=y(x)为驱替前缘形状曲线;xb为靠近注水井的油水两相区域端点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中,油水两相区域长度的确定公式为:
其中,v(t)为水窜通道内流体流速,q为日产液量,单位为cm3/s;A为水窜通道横截面积,单位为cm2;
λo、λw分别为油相、水相流度,单位为D/mPa.s;
K为水窜通道绝对渗透率,单位为D;
ρo、ρw分别为油相、水相密度,单位为g/cm3;
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为cm/s2;
α为水窜通道倾角,单位为°;
xb为靠近注水井的油水两相区域端点值;
xf为靠近采油井的油水两相区域端点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中,等效活塞驱替点位置的确定公式为:
其中,xM为等效活塞驱替点位置;
h为水窜通道平均高度,单位为cm;
xb为靠近注水井的油水两相区域端点;
6.一种双高油藏井间水窜通道内驱替前缘的确定装置,其中,该确定装置包括:
确定驱替前缘形状单元,用于根据注采井基础数据,确定驱替前缘形状方程;
确定油水两相区域长度单元,用于根据驱替前缘形状方程,确定油水两相区域长度;
确定等效活塞驱替点位置单元,用于根据驱替前缘形状方程,确定等效活塞驱替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确定装置,其中,所述注采井基础数据包括:
日产液量、油水相渗曲线、油水黏度、水窜通道横截面积、水窜通道平均绝对渗透率、油水密度、地层倾角、地层孔隙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668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