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慧110联网综合报警平台可视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77167.X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1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田维源;杨振新;赵全征;李方飞;王盛金;焦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远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5/00 | 分类号: | G08B25/00;G08B25/01;H04N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王依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110 联网 综合 报警 平台 可视化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慧110联网综合报警平台可视化系统,智慧110联网综合报警平台可视化系统包括公安110报警系统,所述公安110报警系统通过三线合一报警器接入,一组三线合一报警器与自动感检装置连接,另一组三线合一报警器与运营管理平台连接,人工/自动转换器与数据库连接,数据库设有报警数据接收服务器与WEB接收服务器,报警数据接收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和电话网与网络视频传输报警器连接,WEB接收服务器通过互联网与传感器信息处理装置与网络视频传输报警器连接。本发明系统设有主动被动两种报警状态,提高了突发情况报警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设有两种处理模式,避免了警力浪费和失误判断导致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网报警领域,具体是一种智慧110联网综合报警平台可视化系统。
背景技术
联网报警系统是指运营商在自己的控制室搭建一套报警管理平台,给需要安装防盗报警系统的商户装上联网报警器和探测设备,通过联网报警软件将这些分散的报警器探测到的警情通过各种传输方式传到管理平台,统一由中心平台来处理警情,并由运营商运作体系对警情进行即时的处理,以至于人员财产免受损失。现有的110联网报警平台只能接受语音和电信号报警,无法视频观察事发地点的具体情况,无法准确的判断和处理突发事件,造成事件处理过程中产生警力浪费和失误判断导致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针对这种情况,现提出一种智慧110联网综合报警平台可视化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110联网综合报警平台可视化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110联网报警平台只能接受语音和电信号报警,无法视频观察事发地点的具体情况,无法准确的判断和处理突发事件,造成事件处理过程中产生警力浪费和失误判断导致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本发明智慧110联网综合报警平台可视化系统功能简洁可靠,能够视频观察事故地点情况,设有主动被动两种报警状态,保证了人员与财产的安全,提高了突发情况报警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设有两种处理模式,能够准确的判断和处理突发事件,避免了警力浪费和失误判断导致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慧110联网综合报警平台可视化系统,智慧110联网综合报警平台可视化系统包括公安110报警系统,所述公安110报警系统通过三线合一报警器接入,一组三线合一报警器与自动感检装置连接,另一组三线合一报警器与运营管理平台连接,自动感检装置与运营管理平台通过人工/自动转换器切换,人工/自动转换器与数据库连接,数据库设有报警数据接收服务器与WEB接收服务器,报警数据接收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和电话网与网络视频传输报警器连接,网络视频传输报警器连接宽带网络与终端主机,宽带网络连接移动电话,终端主机连接固定电话,用户操作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WEB接收服务器通过互联网与传感器信息处理装置与网络视频传输报警器连接,传感器信息处理装置与红外传感器、烟感传感器、气感传感器与门磁传感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可以直接进行报警处理,连接公安110报警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自我判断无危险情况时,可以通过移动电话或固定电话进行安保求助处理,移动电话通过宽带网络连接网络视频传输报警器,固定电话通过终端主机连接网络视频传输报警器,网络视频传输报警器打开摄像头,对事发地进行视频同步,网络视频传输报警器通过互联网与电话网传输信息至报警数据接收服务器,报警数据接收服务器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库内。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传感器、烟感传感器、气感传感器与门磁传感器检测到异常时,发送信号至传感器信息处理装置,传感器信息处理装置打开网络视频传输报警器进行视频同步,当网络视频传输报警器发现人员在危险区域内,发出危险指令或语音提示,提示用户撤离危险区域,传感器信息处理装置通过互联网发送信号至WEB接收服务器内,网络视频传输报警器的同步视频同样通过互联网发送信号至WEB接收服务器内,WEB接收服务器内将接收的信息发送至数据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远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远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71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