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灌浆施工数据云存储与深度分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9162.0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3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詹程远;周敏;余仁勇;梁垒;代霄;许德友;贾宝良;罗熠;王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长江仪器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武汉明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1 | 代理人: | 江沣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浆 施工 数据 存储 深度 分析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灌浆施工数据云存储与深度分析系统,包括灌浆施工网络监测系统和数字化灌浆信息化管理分析系统,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采用灌浆过程数据云存储方法:结合灌浆施工实际过程,通过数字化信号传输模式,为灌浆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对灌浆施工进行智慧化管理;(2)利用实时数据深度分析:通过数字化灌浆信息化管理分析系统,采用数形结合,利用数学模型中的耦合算子,通过对实时过程数据的大数据分析和建模,实现了对灌浆孔地质条件的预测。本发明全面实现基础灌浆资料数字化,标准化,使得重要的施工资料保存年限同水电工程建筑生命周期等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数据存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灌浆施工数据云存储与深度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大物云移的技术发展,水利信息化水平得到的空前的发展,这主要在数据监测,数据传输方面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水利信息化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运用大云物移、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对灌浆参数进行自动采集,从七、八十年代在国外的一些工程开始应用,从八十年代开始,灌浆记录仪在国外的应用逐渐普及,灌浆参数的实时监测技术也在一直持续发展,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数字信号、数据处理计算和数据显示。
由于对工程安全起重要作用的工程资料存档仍主要以纸质文档存储为主。工程建设资料记录、分析和存档缺乏强制性标准,难以实现标准化和数字化。建立工程建设数据库的工作尚未纳入我国基本建设行政管理和质量认证体系,数据库存在管理难,维护难,共享难的问题。大物云移技术的发展,使得灌浆过程数据库建立,但数据的深度挖掘系统需要专业的数字化和软件进行标准化支撑,同时大数据的价值需要不断的被挖掘,为建管单位决策提供支持。
目前的坝基灌浆工程面临着灌浆孔的地质条件难以预测、灌浆施工过程难以控制、施工工艺复杂、海量的灌浆数据如何及时有效整理、灌浆效果如何全面的评价以及缺乏一个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灌浆实时数据的整编、云存储及大数据分析、预测、评价等关键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灌浆施工数据云存储与深度分析系统,通过手持设备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应用,不依赖第三方网络,实现现场施工资料由纸质到数字的转换,通过随机森林算法,深度挖掘灌浆数据,在施工预测,反馈,后判断角度发挥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灌浆施工数据云存储与深度分析系统,包括灌浆施工网络监测系统和数字化灌浆信息化管理分析系统,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采用灌浆过程数据云存储方法:结合灌浆施工实际过程,通过数字化信号传输模式,为灌浆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数据;实现数据实时云存储,为施工过程分析、施工质量评估、施工进程跟踪提供数据支持,实现数据共享,对灌浆施工进行智慧化管理;
(2)利用实时数据深度分析:
通过数字化灌浆信息化管理分析系统,采用数形结合,利用数学模型中的耦合算子,有效的表达了各工作面灌浆数据模型的三维空间耦合关系,通过对实时过程数据的大数据分析和建模,实现了对灌浆孔地质条件的预测。
进一步,所述灌浆施工网络监测系统采用移动通信网络与短距离无线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组网方案,两种网络共同实现灌浆施工过程中的数据集中管理与传输。
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包括长距离发送器、移动网络及用户电脑;所述短距离无线网络包括短距离无线网路协调器、现场施工管理计算机、无线路由器与多个灌浆记录仪。
较佳的,所述长距离发送器、移动网络及用户电脑之间通过网络互联,所述长距离发送器与所述现场施工管理计算机网络连接,所述现场施工管理计算机与所述短距离无线网络协调器连接,所述短距离无线网络协调器连接无线路由器,所述无线路由器连接所述灌浆记录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长江仪器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长江仪器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91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