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利工程施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79602.2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7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杨日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遂商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2D5/52;E02D15/08;E02D27/4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24300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 工程施工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施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一种水利工程施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夯实土基,所述夯实土基的内部包裹有混凝土地基,所述混凝土地基的内部包裹有支撑底机构,所述支撑底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机构,所述支撑柱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起吊机构,所述支撑底机构包括支撑底体,所述支撑底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法兰,且顶部法兰的边缘周围固定螺接有紧固丝杆。本发明通过引导圆槽、多棱柱槽、多棱柱体和多棱柱顶的设置,实现了在将支撑柱机构与支撑底机构进行拼接时能够更加顺利和快速,同时无需人员辅助操作即可将紧固丝杆和丝杆孔进行对齐,同时降低了拼装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施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和水坝基础是桥梁或者水坝结构物直接与地基接触的最下部分,是桥梁下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基础传来的荷载的部一部分地层则称为地基,地基与基础受到各种荷载后,其本身将产生应力和变形,为了保证桥梁或者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地基和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变形也应在容许范围之内。
目前大部分的桥梁和水坝建设时往往在其底部设置支撑柱来承受其结构载荷,对于大型桥梁和水坝来说,由于其结构载荷较大,因此在设计时其支撑柱也相应较大,在施工时想要一次成型难度极大,往往采用底基与柱体相螺接的方式进行施工,但是此种建设方式在利用起吊设备对柱体和底基进行对接时,需要多人辅助将底基上的紧固丝杆与柱体上的丝杆孔相对接,对接过程极为繁琐,同时对于辅助人员来说存在较大风险,为此提出一种水利工程施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施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施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夯实土基,所述夯实土基的内部包裹有混凝土地基,所述混凝土地基的内部包裹有支撑底机构,所述支撑底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机构,所述支撑柱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起吊机构,所述支撑底机构包括支撑底体,所述支撑底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法兰,且顶部法兰的边缘周围固定螺接有紧固丝杆,所述紧固丝杆均匀分布,所述顶部法兰顶部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多棱柱体,且多棱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棱柱顶,所述支撑柱机构包括支撑柱体,所述支撑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法兰,且底部法兰的边缘周围开设有丝杆孔,所述丝杆孔均匀分布,所述底部法兰底部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引导圆槽,所述支撑柱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分别开设有多棱柱槽和柱顶槽,所述柱顶槽位于多棱柱槽的顶部,所述柱顶槽、多棱柱槽和引导圆槽相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起吊机构包括半圆体,所述半圆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挂钩,且半圆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均匀分布,所述半圆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边,且固定边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柱体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环形凸起相适配。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稳固环,且稳固环均匀分布,所述支撑底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底盘,所述紧固丝杆的底端与稳固环的顶部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多棱柱体和多棱柱槽相适配,所述多棱柱顶和柱顶槽相适配,所述丝杆孔和紧固丝杆相适配,所述支撑底体和支撑柱体的直径相一致。
更进一步地,所述多棱柱体和多棱柱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支撑底体、稳固环、定位底盘和顶部法兰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多棱柱体和顶部法兰焊接固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体和底部法兰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支撑柱体和支撑底体均为锻钢材质。
更进一步地,所述夯实土基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槽和混凝土槽,所述定位槽位于混凝土槽的底部,所述定位槽和定位底盘相适配,所述混凝土槽与混凝土地基相适配。
更进一步地,其使用步骤如下:
S1:利用夯实机在地面土壤的内部夯实出定位槽和混凝土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遂商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遂商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96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维室内多楼层行人路线规划方法
- 下一篇:信息管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