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僵菌和虫螨腈复配杀草地贪夜蛾的药剂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9724.1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6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夏玉先;张淑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谷百奥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63/30 | 分类号: | A01N63/30;A01N43/36;A01P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石欢欢 |
地址: | 402760 重庆市璧山***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僵菌 虫螨腈复配杀 草地 夜蛾 药剂 | ||
本发明属于含有微生物真菌的杀生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草地贪夜蛾的药剂。所述药剂包括活性成分和辅料,所述活性成分包括绿僵菌和虫螨腈,且绿僵菌和虫螨腈配比关系为1×400亿个绿僵菌孢子‑9×400亿个绿僵菌孢子:1‑9g虫螨腈。本发明的药剂具有对草地贪夜蛾的显著协同增效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有微生物真菌的杀生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僵菌和虫螨腈复配杀草地贪夜蛾的药剂。
背景技术
草地贪夜蛾(学名Spodoptera frugiperda)又名伪黏虫、秋行军虫、秋粘虫、草地夜蛾等,为昆虫纲,有翅亚纲,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草地贪夜蛾种(“警惕危险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郭井菲等,植物保护,2018年第44卷第6期,第1页左栏第1段第1-5行,公开日2018年12月31日)。
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甘蔗、高粱、棉花、水稻、花生、甜菜、大豆、烟草、番茄、马铃薯、洋葱、小麦等300余种植物,已在近100个国家发生。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由东南亚侵入我国云南、广西,目前已在18个省(区、市)发现(“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有关工作的通知”,种植业管理司,https://news.sina.com.cn/c/2019-05-07/doc-ihvhiews0392827.shtml,第1段第1-2行,公开日2019年06月20日;“大草蛉对草地贪夜蛾捕食潜能研究”,徐庆宣等,环境昆虫学报,2019年第41卷第4期,第755页左栏第8-10行,公开日2019年12月31日)。
草地贪夜蛾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速度快、繁殖能力强、防控难度大的特点。因此,草地贪夜蛾发生快,危害重,已严重威胁我国农业及粮食生产安全(“绿色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杀虫活性比较测定”,陈利民等,环境昆虫学报,2019年第41卷第4期,第776页左栏第1段第1-15行,公开日2019年12月31日)。
目前,草地贪夜蛾的防治主要采用传统磷酰胺基苯甲酰胺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酯类等化学农药防治。这些化学农药具有见效快,易操作,基本不受地域和季节影响,且经济效益高等优势。但是,在长期的选择压力下,草地贪夜蛾已对上述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绿色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杀虫活性比较测定”,陈利民等,环境昆虫学报,2019年第41卷第4期,第776页左栏第2段第1-4行,公开日2019年12月31日;“草地贪夜蛾对化学农药和Bt作物的抗性机制”,吴超等,植物保护学报,2019年第46卷第3期,第504页右栏第2段第1-3行,公开日2019年21月31日)。为了降低草地贪夜蛾对传统化学农药抗性增加所造成的危害,以及应对现代社会对食品安全性问题的重视,发展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治技术十分必要(“绿色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杀虫活性比较测定”,陈利民等,环境昆虫学报,2019年第41卷第4期,第776页左栏第2段第7-9行,公开日2019年12月31日)。
目前,活体微生物农药等新型杀虫剂已广泛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但是现有的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昆虫病原真菌杀虫剂在实际应用中,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好的药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杀草地贪夜蛾的药剂,包括活性成分和辅料,所述活性成分包括绿僵菌和虫螨腈,且绿僵菌和虫螨腈配比关系为1×400亿个绿僵菌孢子-9×400亿个绿僵菌孢子:1-9g虫螨腈。
所述杀草地贪夜蛾是指物质提高昆虫纲,有翅亚纲,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草地贪夜蛾种昆虫的死亡率或抑制其生长率的能力。
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意外发现,包括绿僵菌和虫螨腈,且绿僵菌和虫螨腈的配比关系为1×400亿个绿僵菌孢子-9×400亿个绿僵菌孢子:1-9g虫螨腈的药剂具有对草地贪夜蛾的显著协同增效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谷百奥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谷百奥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97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