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铁厂含铁尘泥的循环利用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83210.3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2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骆振勇;罗尧升;张庆国;石江山;霍吉祥;曹宇;程峥明;王飞;吕斌;冯学东;王正新;刘勇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248 | 分类号: | C22B1/248;C21B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修雪静 |
地址: | 063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铁厂 含铁尘泥 循环 利用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铁厂含铁尘泥的循环利用方法,包括:通过气力输送形式将含碳灰输送至含碳灰仓;通过气力输送形式将含铁灰输送至含铁灰仓;将钢铁厂轧钢水处理系统经稀土磁盘产生的污泥运输至污泥池,并通过机械抓手将所述污泥从所述污泥池抓入到污泥仓;将所述含碳灰、所述含铁灰和所述污泥按照预设比例搭配,并投入到混合机进行混合,获得均质化料;其中,所述预设比例具体为:0.4~0.6份重量的含碳灰、0.9~1.1份重量的含铁灰、0.9~1.1份重量的污泥。本发明实现了降低回收成品中铁和碳的成分波动,有利于烧结矿的质量稳定,且降低了污泥的水分,可以直接用于烧结配用,节能环保的技术效果。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钢铁厂含铁尘泥的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铁厂含铁尘泥的循环利用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钢铁厂大多采用干法熄焦,在铁前原燃料系统料场、皮带通廊、料仓等环境中,除尘灰的铁、碳含量都很高,铁含量一般在40%以上,碳含量一般在25%左右,铁和碳都是回收利用价值较高的元素。对于除尘灰的处理,大多数钢铁厂都是直接配入混匀矿,烧结回用。但是,由于原燃料系统环境中除尘灰来自于原料矿粉、煤粉、成品烧结矿和焦炭,含铁除尘灰和含碳除尘灰都掺杂在一起,成分波动较大,不利于烧结矿的质量稳定。
再者,钢铁厂轧钢水处理系统经稀土磁盘产生的污泥(即:轧钢氧化铁泥),其铁品位可达60~70%,回收利用价值较高,适宜在烧结工序回用。由于轧钢氧化铁泥产生于水处理系统,即使采用板框压滤机压滤,其水含量也在20~50%,无法在烧结中直接配用。对此,行业内大多钢铁厂通过晾晒处理再回配,但这样存在问题:一是不符合目前环保政策,二是雨季、冬季难以配用,循环利用流程不均衡,对烧结矿的质量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也有少量钢企采用直送矿料场与其他水分较低的物料进行掺混,但很难混匀,也对烧结矿质量有影响;还有少量钢企经过烘干处理,再进入烧结循环利用,但能耗偏高,不经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钢铁厂含铁尘泥的循环利用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对钢铁厂含铁尘泥进行回收利用时,回收成品中铁和碳成分波动大,不利于烧结矿质量稳定,且回收成品中高价值污泥水分高,无法直接在烧结配用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降低回收成品中铁和碳的成分波动,有利于烧结矿的质量稳定,且降低了回收成品中污泥的水分,可以直接用于烧结配用,节能环保的技术效果。
一方面,本申请通过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铁厂含铁尘泥的循环利用方法,包括:
通过气力输送形式将含碳灰输送至含碳灰仓;
通过气力输送形式将含铁灰输送至含铁灰仓;
将钢铁厂轧钢水处理系统经稀土磁盘产生的污泥运输至污泥池,并通过机械抓手将所述污泥从所述污泥池抓入到污泥仓;
将所述含碳灰、所述含铁灰和所述污泥按照预设比例搭配,并投入到混合机进行混合,获得均质化料;其中,所述预设比例具体为:0.4~0.6份重量的含碳灰、0.9~1.1份重量的含铁灰、0.9~1.1份重量的污泥。
优选地,所述将钢铁厂轧钢水处理系统经稀土磁盘产生的污泥运输至污泥池,包括:
通过汽车将钢铁厂轧钢水处理系统经稀土磁盘产生的污泥运输至所述污泥池;或
通过轨道车将钢铁厂轧钢水处理系统经稀土磁盘产生的污泥运输至所述污泥池;或
通过管道将钢铁厂轧钢水处理系统经稀土磁盘产生的污泥运输至所述污泥池。
优选地,所述预设比例,包括:
0.5份重量的含碳灰、1份重量的含铁灰、1份重量的污泥。
优选地,所述投入到混合机进行混合,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32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