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镍合金铜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083351.5 申请日: 2020-10-12
公开(公告)号: CN112271017A 公开(公告)日: 2021-01-26
发明(设计)人: 陈文渊;何专;张佳兵;张鹏;奚君华;邹本东 申请(专利权)人: 江西瑞顺超细铜线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1B7/00 分类号: H01B7/00;H01B1/02;H01B7/28;H01B7/29;H01B7/295;H01B13/00;C21D9/52;C22C1/02;C22C9/06;C22F1/08;C25D3/56;C25D7/06
代理公司: 南昌华成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6 代理人: 黄晶
地址: 335000 ***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镍合金 铜线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镍合金铜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铜芯外部包覆镀银层,所述镀银层外部包覆镍合金层,所述镍合金层外部包覆外护层,其方法包括下述的工艺步骤:(1)按照Ni、Zn、Mg、Mn、Si,进行配料,熔炼后转入精炼,浇注后得铸锭;锻打后轧制成盘条;再进行多道次拉拔加工‑退火处理‑拉拔循环加工,获得软态成品;电镀方式将银电镀到铜导线材上;电镀镍铬合金或镍铜合金或镍钴合;热纯水中洗涤后超声波清洗,后包覆外护层,既得镍合金铜线。本发明在镍合金层的表面覆盖外护层,提高了线材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整个线材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力学性能、韧性、电气性能,可焊性,且抗氧化,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也提高了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工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镍合金铜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交通运输、能源电力、电子电气等 领域中对镀层线材的需求已呈急剧增加的趋势。目前市场上公知的镀 层线材产品以镀锡、镀镍、镀银为主,其中尤以镀镍线材特别是镀镍合金铜线因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润滑性、硬度、导电性和良好的外观性能而更受使用者的青睐。由于镍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及耐高温能力,在空气中易钝化,能耐强碱,与盐酸和硫酸作用也较缓慢,所以镀镍软铜线上的镍层可对铜层起到保护作用,可提高裸铜线的各种性能,对铜导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用镀镍来作为贵金属和贱金属的中间层,具有降低成本,操作简便的优点。

但现有的镀镍合金线材在实际使用中相应也还存在有一些诸如产品稳定性差、镀层易脱皮、镀层表面不光亮等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镀镍层与铜基体形成的合金层不够均匀,镀层结合力不够;此外,就一些工业领域如电子行业以及有着特殊要求的航天航空、铁路等行业的应用而言,现有的镀镍铜线产品在镀镍层的延展性、耐腐蚀性、耐高温、抗色变能力等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镍合金铜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镍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力学性能、 耐腐蚀性耐高温等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镍合金铜线,包括铜芯,所述铜芯外部包覆镀银层,所述镀银层外部包覆镍合金层,所述镍合金层外部包覆外护层,所述铜芯的直径为0.48-0.6mm,所述镀银层的厚度为2-4um,所述镍合金层的厚度为2.8-4.5um,所述外护层的厚度为1.2-1.8μm。

作为优选的,所述镍合金层为镍铬合金或镍铜合金或镍钴合金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的,所述外护层为添加有15%-20%的活性煅烧超细高岭土的聚氯乙烯阻燃材料。

一种镍合金铜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的工艺步骤:(1) 按照元素质量百分数满足下列要求:Ni4.5-6.5、Zn2.0-2.5、Mg1.2-1.6、Mn0.5-1.0、Si0.07-0.09,余量为铜及不可避免的杂质进行配料,将主料Cu、Ni置于25KG真空中频感应熔炼炉的镁砂坩埚中,关闭炉盖抽真空,开始熔炼至主料完全融化后转入精炼,精炼结束后加入辅料Zn、Mg、Mn、Si摇匀,镇静片刻开始浇注,浇注结束待钢水冷却凝固成形后,打开炉盖取出铸锭;

(2)取预热好的铸锭,使用750公斤空气锤快速锻打至截面为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方条,将方条置于煅烧炉内加热至580℃,并保温20分钟,然后轧制成直径6.5mm的盘条;

(3) 盘条拉拔前应先打磨,去除毛刺和飞边,再进行多道次拉拔加工-退火处理-拉拔循环加工,获得软态成品;

(4)将所述软态成品进行抛光并冷加工后时效处理,得铜导线材;

(5)将铜导线材置于电镀液槽内进行电镀,通过电镀方式将银电镀到铜导线材上,电镀液pH值为3-4,温度30- 60℃,阴极电流密度2.0-3.0A/dm2,电镀时间为2-3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瑞顺超细铜线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瑞顺超细铜线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33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