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坯连铸硅钢快换中包工艺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84223.2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18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启龙;曹成虎;王吉;王志政;郑晴;郭传伍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56 | 分类号: | B22D41/56;B22D11/10;B22D11/1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304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坯连铸 硅钢 快换中包 工艺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板坯连铸硅钢快换中包工艺控制方法,结晶器的上方为浇注位,所述浇注位设有中间包,所述中间包通过浇注口向结晶器内浇注钢水,当旧中包浇注结束后移走旧中包,并将新中包移至浇注位继续浇注,随着旧中包吨位的减少,从正常浇注速度逐渐降低浇注速度,直至到达最低浇注速度,当更换新中包后,新中包从最低浇注速度开始逐渐提升浇注速度,直至正常浇注速度。本发明板坯连铸硅钢快换中包工艺控制方法,能够使硅钢铸坯表面冷却均匀,无因铸坯局部过冷与鼓肚导致的铸坯不走或滞坯现象,使得板坯连铸硅钢快换中包得以稳定实现,显著提高了铸机作业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行业板坯连续铸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坯连铸硅钢快换中包工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化的板坯连铸机为了提高铸机作业率以提升产量,普遍采用中间包快换技术,其工艺过程为当已浇注的中间包(下称“旧中包”)浇注结束后,一个新中间包(下称“新中包”)快速移动至浇注位,保持铸机连续浇注的工艺控制。
硅钢由于其高温导热系数低,蠕变能力强,易在浇注过程中发生鼓肚,导致滞坯重大生产事故;采用常规的快换中包工艺,极易在浇铸速度回零期间出现铸坯不走继而导致滞坯事故,严重制约了板坯铸机作业率的提升,因此如能够解决板坯连铸硅钢中包快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硅钢快换中包工艺稳定可靠,将对硅钢集中组产、计划排程及成分稳定控制等方面创造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但目前并没有有效的处理方法和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现板坯连铸硅钢快换中包工艺稳定可靠,进一步提高铸机作业率和释放产能,同时为实现硅钢集中组产、计划排程优化及成分稳定控制等方面创造条件,主要适用于铸坯厚度为210-250mm,Si含量≤2.5%的硅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板坯连铸硅钢快换中包工艺控制方法,结晶器的上方为浇注位,所述浇注位设有中间包,所述中间包通过浇注口向结晶器内浇注钢水,当旧中包浇注结束后移走旧中包,并将新中包移至浇注位继续浇注,随着旧中包吨位的减少,从正常浇注速度逐渐降低浇注速度,直至到达最低浇注速度,当更换新中包后,新中包从最低浇注速度开始逐渐提升浇注速度,直至正常浇注速度。
在旧中包停浇开走后,新中包行走至浇注位前,在结晶器内放置快换中包浇铸连接件,所述浇铸连接件为U形结构。
所述正常浇注速度为1±0.05m/min,所述最低浇注速度为0.15±0.05m/min。
所述旧中包浇注速度的降低呈阶梯状,所述新中包浇注速度的上升也呈阶梯状。
当旧中包吨位在45t-50t时浇注速度第一次降低,降低至0.85±0.05m/min,并保持4-5min;
当旧中包吨位在22t-25t时浇注速度第二次降低,降低至0.4±0.05m/min,并保持1-1.5min;
当旧中包吨位在16-18t时浇注速度第三次降低,降低至0.15±0.05m/min,并保持1-1.5min,持续时间小于3.5分钟。
新中包初始浇注速度为0.15±0.05m/min,持续浇注设定时间后控制浇注速度上升为0.4±0.05m,持续浇注设定时间后控制浇注速度上升为0.85±0.05m,持续浇注设定时间后控制浇注速度上升为1±0.05m。
所述结晶器铸造的硅钢铸坯厚度为210-250mm,Si含量≤2.5%。
本发明板坯连铸硅钢快换中包工艺控制方法,能够使硅钢铸坯表面冷却均匀,无因铸坯局部过冷与鼓肚导致的铸坯不走或滞坯现象,使得板坯连铸硅钢快换中包得以稳定实现,显著提高了铸机作业率。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旧中包吨位与浇注速度匹配制度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42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体智能五面发光线槽灯
- 下一篇:一种蒸压保温砌块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