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波分复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84852.5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7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阮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易锐光电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苏州易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293 | 分类号: | G02B6/293;G02B6/34 |
代理公司: | 苏州领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70 | 代理人: | 王宁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分复用 结构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波分复用结构,包括: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一滤光片;第二滤光片;预处理装置;入射第一反射面的光形成C形或近似C形的第一段C形光路并入射第一滤光片,且第二反射面反射的光会与入射进入第一反射面的入射光形成异面直线;入射预处理装置的光形成预处理光路并入射第一滤光片,且在预处理光路中与第一段C形光路中光从第二反射面入射第一滤光片的光路重合;第一滤光片反射的光,通过第二反射面反射、第一反射面反射后,形成第二段C形光路并入射第二滤光片。利用预处理装置、两个反射面和滤光片组成的特定空间光路实现对光束的合分波效果,体积小,插入损耗低,降低成本,公共端能与其他各端口分布在同侧或异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波分复用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光通信领域,光波分复用(WDM)技术的功能就是在发送端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复用进同一根光纤传输,在接收端再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重新分离出来,从而在光传输过程中节约和充分利用光纤通信资源。光波分复用器作为光波分复用技术的核心器件一直是无可替代的。随着5G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通信数据传输容量的需求不断增加,波分复用系统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从原有CWDM传输系统,到现在的CWDM、MWDM、LAN WDM、DWDM等各种波分复用系统同时并用共同发展,其核心器件波分复用器也必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不断地向前发展。
波分复用器主要有介质膜光波分复用器、光纤拉锥光波分复用器和波导阵列光栅波分复用器。介质膜光波分复用器采用光学介质薄膜进行滤光实现合分光,通过多个滤光片级联实现多波长的合分光,这种波分复用器技术最为久远但目前仍然在广泛采用。光纤拉锥光波分复用器基于光波导耦合理论,将不同波长的光束从两根靠近的光纤中的一根耦合进另一根实现合分光。波导阵列光栅波分复用器利用集成光学技术让不同波长的光束在介质中分成多束相干光传输后合成加强或减弱实现合分光。由于拉锥波分复用器带宽无法做到很宽,而且拉锥波分复用器和波导阵列光栅波分复用器均存在温度稳定性问题,尤其是波导阵列光栅波分复用器温漂严重。所以到目前为止介质膜波分复用器仍然在实际应用中占有绝对优势。
在介质膜光波分复用器中,通常有三种形式的波分复用器,第一种是普通三端口的波分复用器,每个波分复用器分出某一特定波长,多波长波分复用采用级联方式;第二种是采用多个介质膜片按照光路顺序空间排列,然后依次分出或者合入各个波长;第三种方式是在玻璃砖一侧贴各个波长的介质膜片,通过光路在玻璃砖中折返通过介质膜片合分波,即Z-BLOCK方案。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发展更新,对波分复用器的小型化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要求能够集成到其他器件或者小型设备中。上述三种介质膜光波分复用器中,第一种体积大,单一通道成本高,插入损耗也比较高;第二种,体积比第二种小但是仍然比较大;第三种方案原材料成本较高,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波分复用结构,解决现有技术的三种介质膜光波分复用器存在体积大、成本高、插入损耗高或者工艺复杂的问题。
本申请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易锐光电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苏州易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易锐光电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苏州易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48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五金铸件边角料回收热熔设备
- 下一篇:一种产科临床水中分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