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模组漏液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85154.7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6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许少辉;杨益志;李灯鹏;张奇;闾陈立;武跃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威动力工业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耿树志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模组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锂离子电池模组漏液检测方法,属于锂电池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模组入真空箱,将电池模组倒置,水平摆放于垫有绝缘板的真空箱内;步骤二:抽真空,关闭真空箱门,设置运行参数,设置完毕后按启动按钮,真空箱自动进行抽真空→保压→泄真空;步骤三:模组出真空箱,泄真空完毕后,打开真空箱门,将模组取出,正面朝上放置于托盘上;步骤四:测绝缘,判定是否为合格品,将绝缘测试表档位设置为1000V,一只接触模组的总正或者总负端子,另外一只接触模组的金属外壳,根据阻值判断绝缘是否合格。本发明打破传统的测模组绝缘的方式,利用真空原理实现一种新的漏液检测方式,模组内电池漏液检测效率更高,更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领域,涉及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电池,尤其涉及锂离子电池模组漏液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组装成模组时,会进行电芯与模组外壳的绝缘测试,用于判断电池是否漏液或是否有短接问题。由于电池漏液一般情况下是电池包装有小尺寸的孔洞,电解液会以很慢的速度流出,如果绝缘测试时电解液未到达外壳,则绝缘测试无法有效锁定异常电池,以上情况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出,在实际市场应用的过程中,存到安全隐患,轻则引起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话,企业的产品质量,企业的形象,甚至影响使用者的使用安全,因此在出厂前及时并准确的判定电池漏液或者短接情况至关重要。
现有的技术中,无法快速的进行漏液的检测和甄别,没有更好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锂离子电池模组漏液检测方法,打破传统的测模组绝缘的方式,利用真空原理实现一种新的漏液检测方式,模组内电池漏液检测效率更高,更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锂离子电池模组漏液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模组入真空箱,将电池模组倒置,水平摆放于垫有绝缘板的真空箱内;
步骤二:抽真空,关闭真空箱门,设置运行参数,设置完毕后按启动按钮,真空箱自动进行抽真空→保压→泄真空;
步骤三:模组出真空箱,泄真空完毕后,打开真空箱门,将模组取出,正面朝上放置于托盘上;
步骤四:测绝缘,判定是否为合格品,将绝缘测试表档位设置为1000V,一只绝缘测试表笔接触模组的总正或者总负端子,另外一只绝缘测试表笔接触模组的金属外壳,根据阻值判断绝缘是否合格。
进一步的,在步骤一中,模组在真空箱内静置5-10分钟。
进一步的,在步骤二中,真空度-50kPa,保持5-10分钟,加热关闭。
进一步的,在步骤二中,软包电池模组的真空度为-40kPa到-55kPa;铝壳电池模组的真空度为-40kPa到-60kPa。
进一步的,在步骤三中,托盘与模组之间设有泡棉,搬运操作避免造成模组外观划伤。
进一步的,在步骤四中,左右手各持一只绝缘测试表,操作者双手佩戴轴套进行操作,阻止大于3MΩ为合格。
进一步的,在步骤一中,真空箱内同时放置多个模组,多个模组的体积占真空箱内部容积的比例为70%-9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1、本发明抽真空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模组的漏液检测,引入真空加速的方法,提高了绝缘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产品特点,在真空加速时引入了模组放置方式,即倒置,加速了缺陷电池漏液的速度,借助外力利于缺陷电池内电解液流出的特点,即利用重力进行加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威动力工业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捷威动力工业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51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