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水浓缩余热回用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85742.0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7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争荣;汪洋;王凯亮;吴冲;耿宣;苏军划;何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9/08 | 分类号: | F28B9/08;F28D9/00;F22D1/50;C02F1/02;C02F1/06;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周淑歌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浓缩 余热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废水浓缩余热回用装置,包括连通的脱硫单元和废水浓缩系统,废水浓缩系统包括连通的废水池、废水加热器、闪蒸罐和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浓缩余热回用装置还包括低加凝结水系统,所述低加凝结水系统与所述废水浓缩系统连通,所述低加凝结水系统包括,
发电机组,与所述废水加热器连通,以使来自发电机组的部分第一换热介质与来自废水池的废水在所述废水加热器中换热;
凝汽器,与所述发电机组连通,以使来自发电机组第三换热介质凝结成液体;所述凝汽器与所述冷凝器的冷媒进口连通,来自凝汽器的部分液体作为冷媒与来自闪蒸罐的第二换热介质在冷凝器中换热,换热后的冷媒从冷凝器的冷媒出口排出至低加凝结水系统;
第一低加加热器,分别与所述凝汽器和所述发电机组连通,以使来自凝汽器的部分液体与来自所述发电机组的部分第一换热介质在所述低加加热器内换热;
若干个连通的高加加热器,与所述发电机组和所述第一低加加热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浓缩余热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加热器与所述凝汽器连通,以使在废水加热器中换热后的第一换热介质在凝汽器中凝结成液体;或,
所述废水加热器还与工艺补水单元连通,以使废水加热器中换热后的第一换热介质凝结成水用于工艺补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水浓缩余热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加凝结水系统还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低加加热器、第三低加加热器和第四低加加热器,所述第二低加加热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低加加热器和所述冷凝器连通,以使来自第一低加加热器的液体和来自冷凝器的冷媒进入低加凝结水系统回收再利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废水浓缩余热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加加热器与低加加热器之间设置有除氧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废水浓缩余热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闪蒸罐连通,以使闪蒸罐内的第二换热介质进入到冷凝器内换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水浓缩余热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罐内设置至少一个隔板,以将所述闪蒸罐内部分成至少两个闪蒸室,且相邻的两个闪蒸室连通,对进入闪蒸罐内的废水进行梯级闪蒸;
所述冷凝器与所述闪蒸室一一对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废水浓缩余热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浓缩系统还包括废水池,所述废水池内设置有上清液出口和浓废水出口;
所述废水池分别与脱硫单元、所述废水加热器和闪蒸罐连通,以使闪蒸后的废水和脱硫单元的废水进入废水池后分离为上清液和浓缩废水,上清液进入废水加热器,浓缩废水从浓废水出口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废水浓缩余热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浓缩系统还包括真空泵,所述真空泵通过真空缓冲罐与所述冷凝器连通,以调整冷凝器和闪蒸罐的真空度;
凝水泵,分别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真空缓冲罐连通,将废水浓缩系统产生的冷凝水输送至工艺补水系统。
9.一种废水浓缩余热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换热介质从发电机组排出,分成两部分,分别进入第一低加加热器和废水加热器;
第三换热介质从发电机组排出,进入凝汽器中凝结成液体;
第一换热介质从发电机组排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入废水加热器,与来自废水池的废水在废水加热器换热;另一部分第一换热介质进入第一低加加热器,和来自凝汽器的部分液体进行换热;
凝汽器出口的部分液体作为冷媒进入废水浓缩系统的冷凝器中,与闪蒸罐排出的第二换热介质在冷凝器中换热,换热后的冷媒再次循环至低加凝结水系统回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水浓缩余热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来自所述发电机组的部分第一换热介质进入到所述废水加热器时的温度为97-99℃;来自废水池的废水进入所述废水加热器时的温度为33-37℃;换热后的废水的温度为65-95℃;
所述闪蒸罐的闪蒸温度为55-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57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供电下垂系数优化控制方法
- 下一篇:摄像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