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头戴显示设备成像方法及头戴显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86094.0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3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朋杰;鹿丽华;刘小建;姜滨;迟小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66104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设备 成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头戴显示设备成像方法及头戴显示设备,包括:检测头戴显示设备通过其光学系统出射的光束波前;获取人眼的视轴位置;计算人眼的视轴与光学系统的光轴之间的偏差;根据所述偏差调整入射到人眼的波前,使入射到人眼的波前与视轴之间的对应关系同光学系统出射的光束波前与光轴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致。本发明的头戴显示设备通过比对人眼的视轴与光学系统的光轴之间的偏差来进行像差补偿,解决了因光轴与视轴不重合所导致的非对称像差变得更加明显的问题,继而改善了因非对称像差造成的图像不清晰缺陷,最终达到了一种与视轴和光轴重合情况下一致的成像效果,实现了成像质量以及用户体验的明显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头戴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头戴显示设备的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头戴显示设备是一种通过光学系统(主要是精密光学透镜)放大超微显示屏上的图像,并将影像投射于视网膜上,进而呈现于观看者眼中大屏幕图像的视频播放设备,可以实现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不同显示效果。
头戴显示设备的光学技术对于用户体验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头戴显示设备在光学系统设计过程中,往往不考虑人眼视轴S与光学系统的光轴G之间的差异,且在头戴显示设备实际使用过程中,人眼的注视点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导致人眼视轴S与光轴G的差异更为明显,如图1所示。这种差异会使得原本并非理想成像的光学系统出现更加明显的非对称像差,如彗差等,继而影响了成像的清晰度,降低了使用体验。
在过去的眼底显微成像技术中,像差测量过程非常复杂,从点光源到面光源,从第一光束到第二光束,需要利用七块透镜经过各种探测才能得到像差,导致检测系统十分复杂并且不利于产品结构的小型化。而现阶段,波前像差检测只需要使用一个夏克哈曼特传感器就能做到,并且系统结构相对简单,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在校正方法方面,现在的技术都是采用位置标定辅助光路去标定人眼瞳孔,然后利用校正器件调整光束方向,使得瞳孔与光束一致。这里其实存在一个问题:所谓瞳孔与光束一致,是指瞳孔的光轴与光束的光轴一致,而瞳孔的光轴与人眼的视轴是不重合的,所以看到的影像依然存在较大的波前像差,继而影响了成像质量。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设备成像方法,通过解决因人眼的视轴与光学系统的光轴不重合所导致的非对称像差变得更加明显的问题,以改善成像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头戴显示设备成像方法,包括:检测头戴显示设备通过其光学系统出射的光束波前;获取人眼的视轴位置;计算人眼的视轴与光学系统的光轴之间的偏差;根据所述偏差调整入射到人眼的波前,使入射到人眼的波前与视轴之间的对应关系同光学系统出射的光束波前与光轴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人眼的视轴位置的过程包括:利用眼球追踪技术获取人眼在头戴显示设备的显示屏上的注视点;获取人眼的瞳孔位置;将注视点与瞳孔中心的连线作为人眼的视轴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人眼的视轴与光学系统的光轴之间的偏差的过程包括:以光学系统的光轴与显示屏的交点作为原点A(0,0)进行十字标定,建立直角坐标系;获取人眼在显示屏上的注视点B的坐标(x,y);计算A、B两点的距离ρ以及A、B两点的连线与Y轴的夹角θ。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偏差调整入射到人眼的波前的过程包括:根据所述ρ和θ,利用泽尼克多项式计算人眼在注视所述注视点B时的波前数据W2;根据波前数据W2以及光学系统出射的光束波前数据W1计算出波前像差的相对变化量△W;根据相对变化量△W调整入射到人眼的波前,实现波前校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歌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60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梯子违规操作告警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涡轮驱动的双活塞电子驻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