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沿海风暴潮监测装置及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86523.4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3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安永宁;刘红军;张民生;王栋;王秀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21/18 | 分类号: | G08B2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沿海 风暴 监测 装置 在线 预警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沿海风暴潮监测装置及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包括:底座和感应装置;底座预埋至目标监测区域的地面以下;感应装置与底座可拆卸连接;感应装置包括防护筒组件和风暴潮感应组件;风暴潮感应组件位于防护筒组件中,其用于实时采集风暴潮感应组件内的液面压力,并将液面压力转换为绝对高程,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发布绝对高程信息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且能够实时、准确地对沿海风暴潮进行在线监测,并能够对风暴潮的至灾程度进行准确评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防灾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沿海风暴潮监测装置及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其是造成沿海洪水的主要原因,给沿海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带来灾难性损失。目前,主要利用验潮站、风暴潮数值模式预测和卫星测高方式预测风暴潮。
但是,目前我国验潮站的监测网点少,覆盖面窄,监测设备、数据传输和处理手段均比较落后。利用数值模式对风暴潮发生的时间和强度进行预报,可以为发布预警提供科学依据,但数值模型的变量复杂,容易导致预报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许多参数需要原型观测数据的订正。卫星测高可以提供全天候全球海平面测量,其有效数据可到距离海岸数公里处,但监测分辨率不高,无法进行全天候监测。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且能够实时、准确获取沿海基础观测数据,并能对风暴潮进行准确预警的沿海风暴潮监测装置及分布式在线监测预警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沿海风暴潮监测装置及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且能够实时、准确地对沿海风暴潮进行在线监测,并能够对风暴潮的至灾程度进行准确评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沿海风暴潮监测装置,包括:底座和感应装置;所述底座预埋至目标监测区域的地面以下;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感应装置包括防护筒组件和风暴潮感应组件;
其中,所述防护筒组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第一法兰盘、轴承、防护外罩和穹顶;所述第一法兰盘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端面;所述轴承一端与所述第一法兰盘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防护外罩固定连接;所述穹顶与所述防护外罩远离所述轴承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护外罩靠近其底部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呈矩阵排布的第一进水孔;
所述风暴潮感应组件包括感潮管、风暴潮感压器、控制器和北斗通信终端;所述感潮管轴向安装在所述防护外罩内部;所述感潮管靠近其底部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呈矩阵排布的第二进水孔;所述第二进水孔与所述第一进水孔的位置对应;所述风暴潮感压器可插拔地安装在所述感潮管内壁,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北斗通信终端分别可插拔地安装在所述感潮管外壁或所述防护外罩内壁;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暴潮感压器和所述北斗通信终端电性连接;所述风暴潮感压器用于实时采集所述感潮管内的液面压力,并将液面压力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将液面压力转换为绝对高程,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触发所述北斗通信终端,控制所述北斗通信终端发布所述绝对高程信息。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底座埋设至地面以下,增强了抗风暴性能,同时,本发明感应装置与底座之间通过轴承方式连接,在风暴潮的侵袭下能够通过转动,卸去一部分的风暴动能,进一步增强了抗风暴性能。将感潮管、风暴潮感压器、控制器和北斗通信终端均集成在一个便携的防护外罩中,一体化程度高,且便于批量制作、便于安装和维护。风暴涌水通过防护外罩下部的第一进水孔和感潮管下部的第二进水孔进入感潮管中,当感潮管中的液面淹没风暴潮感压器时,其液面压力被风暴潮感压器实施测量出来,控制器将压力转换为绝对高程,再通过北斗通信终端将绝对高程信息进行发布,以实时获取实时潮位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65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