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化改良盐渍土的盐胀性测量装置及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87456.8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8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蔡光华;钟煜清;王俊阁;刘成;吕伟华;辛文青;薄冠中;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16 | 分类号: | G01N25/16;G01N33/24;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 改良 盐渍 盐胀性 测量 装置 操作方法 | ||
1.一种碳化改良盐渍土的盐胀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固化剂拌和装置、碳化装置和盐胀性测量装置,
所述固化剂拌和装置包括进料斗A、进料斗B以及拌和装置,所述拌和装置左侧通过输料管与进料斗A相连,其上方设有进料斗B,其内部置有搅拌叶,其右侧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还设有出料阀,
所述碳化装置主要包括外框筒、核心筒、固定装置以及储气罐,所述核心筒置于外框筒内部,其左侧通过出料管与拌和装置相连,其右侧通过输气管与储气罐相连,同时在核心筒右侧设有气压表,其下方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有排气阀,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外框筒内底面,
所述盐胀性测量设备主要包括压力机、上制冷头、下制冷头、振动板、透水石、位移计、储水塔以及温度传感器和水分传感器,所述压力机置于横梁上,所述横梁置于外框筒外顶面,所述下制冷头置于核心筒内底面,其上方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振动板和透水石,所述上制冷头置于核心筒的上方并与压力机相连,且所述上制冷头上方固设有位移计,所述储水塔通过输水管与核心筒相连,所述输水管上设有水流阀,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水分传感器固定于核心筒内壁上,所述压力机通过数据线连接至控制器A上,上制冷头和下制冷头通过数据线连接至控制器B上,振动板通过数据线连接至控制器C上,所述温度传感器、水分传感器、位移计均通过数据线连接至数据采集设备上,所述数据采集设备通过数据线连接至计算机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改良盐渍土的盐胀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筒为耐腐蚀的刚性材料,所述储水塔的外表面标有水位刻度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改良盐渍土的盐胀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制冷头和下制冷头的温度可调节范围为-40℃至4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改良盐渍土的盐胀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筒的正后方筒壁通过合页连接在框架上,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水分传感器的层数根据核心筒的高度确定,相邻两层传感器的间距为5-10cm。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碳化改良盐渍土的盐胀性测量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盐渍土基本性质测试:取现场盐渍土土样,通过物理化学测试获取盐渍土的物理化学指标,包括土性、含水率、天然密度、pH值、盐分组成和含量;
b.盐渍土盐胀量测试:根据盐渍土天然密度和核心筒体积,计算所需盐渍土质量,称取并压入至核心筒中,然后将核心筒推至外框筒内,直至核心筒与固定装置接触,启动操作控制器A,使压力机推压上制冷头与盐渍土上表面接触;通过水流阀和控制器A调节土体浸水深度和上覆荷载,调节位移计探针使其与外框筒的上顶盖接触,关闭外框筒的后侧壁,通过控制器B开启并调节上制冷头和下制冷头的温度;待温度稳定后,测试盐渍土在温度梯度作用下的温度传感器、水分传感器和位移计的读数;
c.盐渍土和碱性固化剂均混:根据盐渍土的天然密度和核心筒的体积,称取一定量盐渍土放入进料斗A并通过输料管进入拌和装置中,启动拌和装置,按照预设固化剂掺量和水灰比称量一定量碱性固化剂和水,通过进料斗B投放至拌和装置中,将混合料进行均匀搅拌;
d.盐渍土混合料碳化改良:打开出料阀,使混合料流入核心筒中,启动操作控制器A使压力机推动上制冷头,使盐渍土压实至预定密度,检查核心筒气密性,打开并调节输气阀使气压表达到预定气压,最后关闭外框筒的筒壁,执行通气碳化;
e.碳化盐渍土盐胀量测试:通过水流阀和控制器A调节土体浸水深度和上覆荷载,调节位移计使其探针与外框筒的上顶盖接触,开启控制器B并调节上制冷头和下制冷头的温度,待温度稳定后,测试碳化盐渍土在温度梯度作用下的温度传感器、水分传感器和位移计的读数;
f.分析固化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通过盐胀量变化率来分析盐胀性处理效果,盐胀率计算式如下:
式中,x为碳化前盐渍土的盐胀性降低率,Δh1为碳化前的盐胀量(mm),Δh2为碳化改良后的盐胀量(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745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