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88112.9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0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何月珍;樊心悦;孙健;尹曼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49/00 | 分类号: | C08L49/00;C08L65/00;C08L25/08;C08K3/22;C08J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张海应 |
地址: | 24100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氧化物 半导体 聚合物 复合 纳米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1)将第一聚合物、第二聚合物分散于良溶剂中形成前驱体溶液,接着将不良溶剂、前驱体溶液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液I;2)将金属离子、不良溶剂与混合液I进行第一接触反应以得到混合液II;3)将还原剂、碱性化合物和混合液II进行第二接触反应以制得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具有荧光亮度高、稳定性好和化学动力学活性高的特点,进而使得能够在化学传感、生物成像中得以应用,同时该制备方法具有步骤简单、形貌可控和易于推广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具体地,涉及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几年兴起的半导体共轭聚合物,其作为一类软质的荧光纳米材料,具有荧光亮度高、吸收截面大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因而在荧光传感、生物成像和光动力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ACS Macro Lett.,2016,5,154-157)。
Pu等人报道了一种铈的氧化物@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PEG-b-PPG-b-PEG)@半导体聚合物(PCPDTBT),即SPN-C23,由NIR吸收SP和纳米球组成,分别作为荧光光动力剂和活性氧调节剂。SPN-C23的合成,共有两步:①纳米铈的制备:在室温下,将0.434g Ce(NO3)3·6H2O和3mL油酸胺加入到5mL 1-十八烯中,混合物在160℃下搅拌30min,直至形成明显的棕黄色溶液,然后将得到的溶液加热到260℃,恒温2h。通过纯化、离心和洗涤后,将所得纳米铈分散在四氢呋喃中备用。②杂化的纳米粒子(SPNS)的制备:在超声作用下,将分别溶于四氢呋喃中的PCPDTBT、PEG-b-PPG-b-PEG和纳米铈同时注入到含有去离子水的容器中,继续超声几分钟,再用氮气吹去四氢呋喃,得到杂化的纳米粒子(ACS Nano 2017,11,8998-9009)。
随后,Pu等人又报道了一种与之前类似的杂化的半导体聚合物纳米粒子,即杂化核-壳半导体纳米粒子(SPN-MS),该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多层结构,包覆半导体聚合物纳米粒子(SPN)和二氧化锰(MnO2)纳米片,SPN核作为近红外荧光成像和光动力剂,而MnO2纳米片作为牺牲组分,在低氧环境下将H2O2转化为O2,以克服环境缺氧,从而增强光动力学。SPN-MS合成过程具体涉及到以下三步:①SPN-Si的制备:先合成PS-PAA@PCPDTBT,再将有机硅烷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作为稳定剂引入体系中,完成二氧化硅涂层,得到SPN-Si。②合成MnO2@SPN-Si。③合成PEG-b-PPG-b-PEG@MnO2@SPN-Si(Nano Lett.2018,18,586-594)。
Ridhima Juneja等人报道了一种多功能杂化纳米粒子。此纳米粒子的合成共分为三步。①聚硅氧烷PSilQ(cur)纳米粒子的合成;②聚乙烯亚胺(PEI)聚合物对PSilQ(cur)纳米粒子的改性;③聚乙二醇(PEG)聚合物对PEI-PSilQ(cur)纳米粒子的功能化(ACSAppl.Mater.InterfaceS 2019,11,12308-12320)。
通过上述阐述可以看出,目前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的方法均较为复杂,一般由2-3步完成,同时还涉及到纳米粒子的合成、纳米粒子的改性或者杂化,这些步骤的条件一般均较为苛刻,条件控制不当,往往导致试验的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具有荧光亮度高、稳定性好和化学动力学活性高的特点,进而使得能够在化学传感、生物成像中得以应用,同时该制备方法具有步骤简单、形貌可控和易于推广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81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