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步弯折式油管加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88225.9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6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映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映楠 |
主分类号: | B21D7/06 | 分类号: | B21D7/06;B21D7/16;B21D53/88;B21D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1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步 弯折式 油管 加工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流体管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步弯折式油管加工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同步弯折式油管加工装置。技术方案:一种同步弯折式油管加工装置,包括有横向压缩控制机构、固定支撑机构、下压弯折机构和管头调整机构等;工作机底板上方与第一架高台进行焊接。本发明实现了对需要进行多处弯折的油管可进行多个弯折节点的同步弯折,同时在每个弯折节点下方进行支撑,保证油管不会弯折过度,在油管进行弯折过程中采用竖直方向和横向的同时发力弯折,使其双向受力均匀,不会再弯折过程中给油管造成工业性损伤,并对管体弯折完成的油管进行两侧的管口走向进行调整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流体管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步弯折式油管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燃油汽车中存在各种流体管路,包括各种油管,其中存在一种金属油管,为了适应汽车内部的零件组装,此种油管具有不规则的管路,存在各种不同的弯折管道。
目前,现有技术中汽车油管在进行后续弯折加工处理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车辆的需求对汽车油管进行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弯折,在进行弯折过程中,常常采用弯折机进行弯折,此种弯折手法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人工对油管的位置进行不断调整,以便于在折弯方向相同的折弯机内部通过对油管位置和角度的手动调整,从而得到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弯折,同时汽车油管往往存在多个弯折节点,进而需要通过折弯机进行每个弯折节点的依次弯折,需要对油管依次进行拉扯,进行管道通路方向的位置移动,在弯折过程中,手动调整位置时,人工无法对油管进行强力固定,导致单次弯折过程中,弯折角度和弯折程度无法进行精准控制定位,在同一根油管的弯折越来越多后,依次进行下一次弯折时,由于此时油管的形状及其不规则,油管无法采用外力装置进行固定,导致后续弯折难以控制,并且在管体弯折结束后,此时油管的两个管头部分的流通方向已经随着管体的弯折而改变,此时需要人工对管头方向进行调整,但由于管体为金属,人工进行管头弯折调整,无法提供足够的弯折力,无法将管头精准弯折至所需方向,此种油管的两侧管头朝向误差较大。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同步弯折式油管加工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油管在进行后续弯折加工处理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车辆的需求对汽车油管进行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弯折,在进行弯折过程中,常常采用弯折机进行弯折,此种弯折手法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人工对油管的位置进行不断调整,以便于在折弯方向相同的折弯机内部通过对油管位置和角度的手动调整,从而得到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弯折,同时汽车油管往往存在多个弯折节点,进而需要通过折弯机进行每个弯折节点的依次弯折,需要对油管依次进行拉扯,进行管道通路方向的位置移动,在弯折过程中,手动调整位置时,人工无法对油管进行强力固定,导致单次弯折过程中,弯折角度和弯折程度无法进行精准控制定位,在同一根油管的弯折越来越多后,依次进行下一次弯折时,由于此时油管的形状及其不规则,油管无法采用外力装置进行固定,导致后续弯折难以控制,并且在管体弯折结束后,此时油管的两个管头部分的流通方向已经随着管体的弯折而改变,此时需要人工对管头方向进行调整,但由于管体为金属,人工进行管头弯折调整,无法提供足够的弯折力,无法将管头精准弯折至所需方向,此种油管的两侧管头朝向误差较大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同步弯折式油管加工装置。
技术方案:一种同步弯折式油管加工装置,包括有工作机底板、第一架高台、安装侧板、运行控制屏、架高工作板、横向压缩控制机构、固定支撑机构、下压弯折机构和管头调整机构;工作机底板上方与第一架高台进行焊接;工作机底板上方与安装侧板进行焊接;安装侧板与运行控制屏相连接;安装侧板上方与架高工作板进行焊接;工作机底板上方与架高工作板进行焊接;工作机底板上方与横向压缩控制机构相连接;横向压缩控制机构上方与固定支撑机构相连接;固定支撑机构与安装侧板相连接;固定支撑机构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连接;架高工作板上方与管头调整机构相连接;横向压缩控制机构上方与下压弯折机构相连接;下压弯折机构与第一架高台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映楠,未经陈映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82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资产管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监视危重病人的护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