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凝胶吸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88234.8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52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陈亮;宋庆平;王静平;李俊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62;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芜湖众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8 | 代理人: | 端木传斌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凝胶 吸附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凝胶吸附设备,包括:污水蓄水槽、盐酸储料罐和吸附池,吸附池包括上盖、凝胶固定盘和底板,底板的底面中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凝胶固定盘轴心连接,上盖置于凝胶固定盘的上方且上盖的顶面靠近边缘处开设有蓄水槽连接孔、储料罐连接孔、水洗连接孔、干燥连接孔和投料孔,污水蓄水槽的下端与蓄水槽连接孔连接且内部与吸附池内部相连通。本发明在污水处理设备使用凝胶对污水进行最后的吸附处理,代替了一般的反渗透膜,其优点在于生产方便,吸附效率高,同时又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设计的一款新型凝胶吸附设备可以集吸附、解吸、干燥于一体,提高了凝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为一种新型凝胶吸附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反渗透膜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是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构件。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
在重金属废水处理领域,由纤维素、藻酸盐、壳聚糖等材料制备的凝胶材料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铅、铜等重金属离子。以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凝胶为例,其在吸附方面具有良好性能,在废水处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凝胶因其可再生、可生物降解、廉价、易获取等优点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同时还具有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功能,设计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工艺流程具有重要意义和前景。
目前,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的最后步骤大多使用反渗透膜来对污水进行吸附处理,需要经常的对反渗透膜进行更换,造成了一定的浪费,设备不能长时间的连续使用,吸附的效率底下。为此,需要设计一个新的方案给予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凝胶吸附设备,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凝胶吸附设备,包括:污水蓄水槽、盐酸储料罐和吸附池,所述吸附池包括上盖、凝胶固定盘和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面中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凝胶固定盘轴心连接,所述上盖置于凝胶固定盘的上方且上盖的顶面靠近边缘处开设有蓄水槽连接孔、储料罐连接孔、水洗连接孔、干燥连接孔和投料孔,所述污水蓄水槽的下端与蓄水槽连接孔连接且内部与吸附池内部相连通,所述盐酸储料罐安装在上盖的顶部且端部采用连接管道与储料罐连接孔相连通;
所述凝胶固定盘包括传动块、安装环、固定环和隔板,所述传动块呈柱形且中部开设连接轴孔,所述传动块的外壁上焊接有六个呈环形分布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末端均匀安装环的内壁焊接连接,所述固定环水平设置且套接在安装环外,固定环的内侧壁与安装环的外壁下端焊接连接,所述隔板共设置有30个且等距分布在安装环的外壁上且与固定环焊接连接,所述隔板的底部与固定环焊接连接,所述隔板、固定环和安装环之间围合形成有30个凝胶固定方格,所述凝胶固定方格的截面呈梯形结构,且凝胶固定方格内部填充有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凝胶,所述固定环(21)的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所述蓄水槽连接孔、储料罐连接孔、水洗连接孔、干燥连接孔和投料孔均在凝胶固定方格的旋转路径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板置于凝胶固定盘的下方且表面开设有与蓄水槽连接孔、储料罐连接孔、水洗连接孔和干燥连接孔相对应的固定孔,与所述蓄水槽连接孔相对应的固定孔处焊接连接有下水管,所述下水管的表面安装有下水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水管的侧壁上采用导管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另一端口采用导管连接至污水蓄水槽的侧壁上端,所述污水蓄水槽的上端还安装有污水进水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82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