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建筑物抗渗性能的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88453.6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8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余先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能化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商金婷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物 性能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物抗渗性能的检测系统,本发明涉及建筑检测技术领域,在承载框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水存储单元,在载板顶端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式检测单元,在密封式检测单元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开放式检测单元,在载板顶端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施压单元,在载板的顶端且位于施压单元的一侧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泵送单元,泵送单元的进水端与水存储单元连接在一起,且泵送单元的出水端分别与密封式检测单元和开放式检测单元的进水端连接在一起,该检测系统不仅适用于建筑物腔体的抗渗性检测,而且同样适用于建筑窗户在密封状态下的抗渗性检测,并且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判断该建筑物在抗渗性方面是否合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窗户或墙体抗渗性能的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检测行业中,常常会涉及到建筑物抗渗性能的检测,所谓抗渗性,是指建筑物所使用的材料抵抗水和其他液体介质在压力作用下渗透的性能,混凝土抗渗仪由于自身的优势,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这个领域,去检测这些材料的抗渗性;
另外,除了需要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进行检测,还需要对建筑窗户的密封性以及抗渗性进行检测。
为了更加快速且准确的实现上述检测过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用于建筑物抗渗性能的检测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物抗渗性能的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不仅适用于建筑物腔体的抗渗性检测,而且同样适用于建筑窗户在密封状态下的抗渗性检测,并且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判断该建筑物在抗渗性方面是否合格。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建筑物抗渗性能的检测系统,包括内部为中空结构的承载框架,在所述承载框架的顶端以及底端分别对应固定安装有尺寸相适配的载板和防侧滑垫板,在所述承载框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水存储单元,在所述载板顶端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式检测单元,在所述密封式检测单元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开放式检测单元,在所述载板顶端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施压单元,所述施压单元的驱动末端与密封式检测单元的前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所述载板的顶端且位于施压单元的一侧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泵送单元,所述泵送单元的进水端与水存储单元连接在一起,且泵送单元的出水端分别与密封式检测单元和开放式检测单元的进水端连接在一起。
所述密封式检测单元包括滑动连接在载板顶端的底座框架,在所述底座框架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三角形结构的侧向支撑框架,两个所述侧向支撑框架的后端面共同滑动连接有第二储水箱,所述第二储水箱的后端面为敞口结构,在所述第二储水箱的一侧端面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端延伸至第二储水箱的内部,在所述第二储水箱的一侧端面且位于压力传感器的下方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压力显示器,在所述第二储水箱前侧端面的底部对称安装有两个衔接座,每个所述衔接座的底端与底座框架的顶端之间均通过升降液压缸形成驱动结构,每根所述升降液压缸的伸缩端均朝向衔接座,在所述第二储水箱后侧端面的边缘固定连接有矩形框架结构的橡胶密封框架。
所述开放式检测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储水箱顶端,且互为对称设置的两根底板,两根所述底板之间通过衔接杆形成稳固结构,两根所述底板的前端均转动连接有一个调节板,两根所述调节板的顶部共同安装有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之间通过衔接管形成水路连通结构,在所述第二分流管的背面等距离安装有若干个喷头,所述底板的后端与调节板的顶端之间通过一根电动液压杆形成角度调节结构。
所述施压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载板顶端的支撑座,在所述支撑座的背面滑动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施压液压缸的非伸缩端,所述施压液压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衔接骨架。
进一步的,所述水存储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承载框架内部底端的第一储水箱,所述第一储水箱的顶端设置为敞口结构,在所述第一储水箱的后侧端面对称设置有两根一区段回流管,在每根所述一区段回流管的顶端内部均插入式设置有一根二区段回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能化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能化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84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旧钢丝回收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铁三水铝石型铝土矿的除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