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松杉灵芝的近自然栽培方法及栽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88525.7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69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梁秀凤;庞启亮;蒲远发;李宏涛;胡海冰;刘柱;刘昕哲;王兰;梁延海;李贵春;许延敏;胡明华;马庆龙;季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40;A01G18/20;A01C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焦海峰 |
地址: | 165000 黑龙江省大***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灵芝 自然 栽培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松杉灵芝的近自然栽培方法及栽培装置,栽培方法包括:菌种的制作、栽培环境和栽培时间的选择、栽培方式、采收和晾晒;栽培装置包括栽培袋加工转移结构和旋转集土结构;其中,所述栽培袋加工转移结构至少包括可翻转设置的用于夹持栽培袋的夹持部,朝向所述夹持部内部,且呈环形设置的锯齿切割件;所述旋转集土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夹持部外部的用于挖设土坑,并将土坑中的土壤收集的旋转采集部,以及与所述旋转采集部连通且用于集土的收集腔,且所述旋转采集部与所述收集腔之间通过正反调节件连接,以使得收集的土壤在所述旋转采集部与所述收集腔双向移动。本发明的方式有效提高了栽培效率和栽培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松杉灵芝的栽培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松杉灵芝的近自然栽培方法及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松杉灵芝生长于针阔叶混交林内的落叶松的伐根和腐木上,分布于寒温带地区,秋季采收。大兴安岭地区拥有丰富的野生松杉灵芝资源,在我区松杉灵芝已经受广大栽培户的认可,松杉灵芝棚式栽培技术已经成熟,并初具规模,目前全区栽培量大约100万袋,主要集中在棚室栽培。
而从近三年的市场来看,袋栽的松杉灵芝价格处在200元-500元/公斤,2016年产品趋于饱和,价格处于下滑状态,而在林下近自然栽培的松杉灵芝更接近于野生,深受市场的喜爱,产品价格1000-1500元/公斤。
这种近自然栽培的方式虽然市场接受度高,价值高,然而,由于其需要仿照野生灵芝的状态进行栽培,因此,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往往条件难以控制,造成栽培的松杉灵芝的质量参差不齐,并且,由于需要全程采用人工操作,因此,造成其整体栽培效率低下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松杉灵芝的近自然栽培方法及栽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野生灵芝由于连年无序采摘而造成的产量下降、市场供不应求,而棚内产品售价低、品质差,松杉灵芝的近自然栽培方法不够成熟、栽培质量参差不齐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松杉灵芝的近自然栽培方法,包括:
S100、菌种的制作:在木屑栽培袋或木段栽培袋中接种菌种后培养,至菌丝长至充满栽培袋空间的90%以上后,将栽培袋置于不高于20℃的环境下保存160-240天至栽培袋表面出现黄褐色;
S200、栽培环境和栽培时间的选择:选择与野生松杉灵芝生长地的环境因子相近或通过人为简单处理能够达到或接近与野生松杉灵芝生长地的环境因子相近的栽培环境,选择春季或秋季作为栽培时间;
S300、栽培方式:将菌种采用林下种植模式或伐根、倒木浸染种植的方式进行栽培;
S400、采收和晾晒:当松杉灵芝菌盖变为红褐色,即可采收,将采收后的松杉灵芝置于阴凉通风处晾晒;其中,
林下种植模式包括:对于采用木屑栽培袋栽培的菌种,以三个木屑栽培袋作为一组,并将其中两个栽培袋完全脱袋,另一个栽培袋部分脱袋后置于土坑内进行栽培;对于采用熟料木段制作的木段栽培袋栽培的菌种,对栽培袋部分脱袋后置于土坑内进行栽培;对于采用生料木段进行种植,将多根生料木段串联,并在相邻的两根生料木段之间留出空隙,将菌种填充于空隙后,覆土进行栽培;
伐根、倒木浸染种植包括:选择半腐熟的伐根或倒木砍成鱼鳞状,将栽培袋部分脱袋后与伐根或倒木相连,而后覆土栽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S300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85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