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88734.1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6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郭绪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曼陀罗(乳源)医药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22 | 分类号: | A61M16/22;A61M16/01;B01D5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海智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9 | 代理人: | 郭长龙 |
地址: | 512700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吸收 | ||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吸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器,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内部的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和吸收剂筛板,其中:外壳内部中空且上端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吸收剂筛板水平安装在外壳内,将外壳内部分割为吸收区和集尘区;进气管道的上端与进气口密封连通,进气管道的下端开设出气孔,进气口通过出气孔与吸收区连通;出气管道的上端与出气口连接,且出气管道临近出气口的位置开设进气孔,出气口通过进气孔与吸收区连通。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吸收器具有简洁的结构设计,从而具备较低的产品成本,进而实现一人一罐的分配使用,彻底杜绝了交叉感染的隐患,易于在临床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吸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器。
背景技术
麻醉机机械通气时采取紧闭循环模式的方式,麻醉机呼吸管路中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主要为氧气,或含麻醉气体)经二氧化碳吸收罐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后再次进入呼吸回路中使用。二氧化碳吸收罐起效原理是其中装入的二氧化碳吸收剂与二氧化碳起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利用二氧化碳吸收罐对麻醉机呼吸管路中呼出气体进行吸收时,麻醉机呼吸管路中呼出的气体通过气体进气管进入二氧化碳吸收罐内,被二氧化碳吸收罐吸收后的气体通过气体出气管再次返回到麻醉机呼吸管路中。
目前,所有的麻醉机厂家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均设计在麻醉机呼吸管路中段,统称为内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但内置式二氧化碳吸收罐需要和各型麻醉机内置二氧化碳原装罐口匹配,研发成本极高。不同麻醉机罐口结构复杂,为了保证产品装配密封性,产品结构复杂,罐体成本较高。同时,各型原装罐体截面积较大,为了保证二氧化碳吸收效果,需要装入的二氧化碳颗粒重量较大,若实施一人一罐使用,浪费较大,成本极高。这与目前降低临床医疗费用相违背,难以在临床推广一人一罐一次性使用,难以彻底杜绝交叉感染的隐患,所以临床急需能实现低成本一次性使用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器。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器,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内部的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和吸收剂筛板,其中:
外壳内部中空且上端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吸收剂筛板水平安装在外壳内,将外壳内部分割为吸收区和集尘区;
进气管道的上端与进气口密封连通,进气管道的下端开设出气孔,进气口通过出气孔与吸收区连通;
出气管道的上端与出气口连接,且出气管道临近出气口的位置开设进气孔,出气口通过进气孔与吸收区连通。
进一步的,进气管道的下端安装在吸收剂筛板上。
进一步的,出气管道上的进气孔开设在出气管道的侧壁上,出气管道的下端密封并安装于吸收剂筛板上。
进一步的,出气管道的底端设有分隔板,进气孔开设在分隔板上。
进一步的,进气管道内安装过滤片。
进一步的,出气管道的进气孔与出气口之间安装过滤片。
进一步的,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吸收剂筛板贴合上壳的内壁安装;下壳上边缘和上壳下边缘密封扣合。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其中:
第一输气管安装在进气口上,且与进气管道连通;第二输气管安装在出气口上,且与出气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为L型,第一输气管水平安装在进气口的前端,进气管道竖直安装在进气口的后端;第二输气管水平安装在出气口的后端,出气管道竖直安装在出气口的前端。
进一步的,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为中空圆柱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曼陀罗(乳源)医药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曼陀罗(乳源)医药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87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