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综合监测数据的边云协同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89636.X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2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陆玉军;单华;李澄;王伏亮;陈颢;葛永高;王江彬;王宁;宁燕;曹佳佳;高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H02J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许婉静 |
地址: | 21003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 综合 监测 数据 协同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综合监测数据的边云协同处理方法,方法包括获取配电网中各用电区域的各用电设备在设定的历史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获取配电网络中所有间歇式发电设备的发电量预测值和储能设施中当前的电能储备量,通过比对分析,判断间歇式发电设备的预测发电量和储能实施中的电能储备量的总和是否满足预设时间段内配电网中各设备的用电量要求,若不能则对判断间歇式发电设备的发电功率进行调整,使配电网中的间歇式发电设备的预测发电量和储能设施中的电能储备量的总和满足配电网中所有设备的用电要求,进而实现对配电网络中的供电设备的有效管理,实现配电综合监测数据的边云协同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综合监测数据的边云协同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配电网中协同的关键要素旨在深化电网资源管理、促进配电物联网整体的协同发展、提升配电网的智能决策分析能力。在云计算中心与边缘设备的的合作下,将组织部门作为管理的主体,整体采用闭环管理,在配网物资管控模式下,通过组织协同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实现配电需求计划管理;在业务流程管理方面,将业务协同和业务标准结合在一起,加强流程之间的衔接连贯性;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通过信息实时收集和信息共享保证协同功能的实时性和全面性。
在物联网环境下,以协同管理思想为指导,结合电网实际需求,实现配电网的集约化、精益化,实现全面协同,边云协同主要目的是根据配电网的全局优化目标对整个配电网进行统筹、优化,而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有效的配电综合监测数据的边云协同处理方法,对配电网络中的供电设备进行供电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对配电网络中的供电设备进行供电管理的配电综合监测数据的边云协同处理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取配电网络中各用电区域的各用电设备在预设的历史时间段T内的用电量,进而获取配电网中所有用电设备在预设的历史时间段T内的总的用电量W;
步骤2、对配电网络中所有间歇式发电设备在时间段T'内所产生的电能进行预测,获取配电网络中所有间歇式发电设备在时间段T'内的发电量预测值W1,T'=T;
获取配电网络中所有储能设施当前的电能储备量W2;进而获取配电网络中总的可用电能W';
步骤3、比对配电网络中各用电区域的用电设备在预设的历史时间段T内的用电量W和配电网络中总的可用电能W',若WW',对间歇式发电设备的发电功率进行调整,执行步骤2。
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所述间歇式发电设备包括风能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
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若WW',对间歇式发电设备的发电功率进行调整,调整方法为提高间歇式式发电设备的发电功率。
进一步的,在步骤3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4、针对各用电区域的各用电设备:根据各用电区域的各用电设备在预设的历史时间段T内的用电量,对配电网络中各用电区域的用电设备在预设的历史时间段T内的用电量W进行分配。
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通过与各用电区域所对应的本地边缘网关获取各用电区域的各用电设备在预设的历史时间段T内的用电量W。
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通过分布式电源控制管理单元对间歇式发电设备的发电功率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96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