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网络的食品安全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89711.2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5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申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聪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Q50/26;G06F16/27;G06F16/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锐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25 | 代理人: | 黄景华 |
地址: | 450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网络 食品安全 监测 系统 | ||
本公开揭示了基于区块链网络的食品安全监测系统,包括:多个区块链网络;数字签名网络;中心记账服务器,其包括有处理器和数据库,所述处理器包括有数据解析模块和哈希运算模块,所述哈希运算模块配置为从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第二区块链网络和/或第三区块链网络获取数据并进行哈希运算解密,所述数据解析模块配置为将经过哈希运算解密的数据根据预设品牌信息、生产商信息、物流商信息及食品分类信息进行存储;查询终端,其配置为向所述中心记账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所述中心记账服务器的所述处理器的所述数据解析模块,还配置为根据所述查询请求,从所述数据库返回查询结果。本发明通过区块链网络实现了广泛的食品安全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安全监测系统,特别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食品安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为有效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规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在该规定中所定义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指通过系统和持续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及时通报的活动。事实上,这项规定在实施中确实已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中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风险评估具有不确定性,评估主体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非传统食品安全风险增多等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一些完善措施加以解决,比如建立举报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强化违法者法律责任和尝试风险效益评估。但是,制度的约束往往存在一定滞后性,也即能够很好做到事后追责,从而为从业者起到警示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在全产业链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随着法律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监管的更加严格,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件在近两三年已经很少发生。特别是2015年《食品安全法》修订后,以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出台后,加大了对不合格食品生产销售单位的处罚力度,也起到了净化市场的作用。
客观来说,食品安全的监测,除了政府的强势介入之外,处于食品产业链末端的企业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企业往往难以从产品的原产地一直追踪到零售。企业做到这一点往往会导致巨大的成本支出,尤其是即使是少数产品发现某种问题时,也会导致企业不得不大规模召回,直到确认相关安全风险消除。导致这样情况的原因就在于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方式能够对食品领域的全链条建立值得信任的安全监测系统。
区块链是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术语。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区块链技术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2019年1月10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019年10月 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这证明“区块链”已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记录列表,称为区块,这些记录通过密码学进行链接。更具体地说,每个块包含前一块的加密哈希、时间戳和事务数据。从设计上讲,区块链不受数据修改的影响。它是一个开放的、分布式的账本,可以有效地、以可验证的和永久的方式记录双方之间的交易。作为分布式账本,区块链通常由对等网络管理,共同遵守节点间通信和验证新区块的协议。一旦被记录,任何给定块中的数据都不能被追溯性地改变,而不改变所有的后续块,这需要网络多数人的一致同意。基于这一特点,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可用于建立特定食品的原产地,也可用于在食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全产业链的跟踪。使得任何能够访问与特定食品或原材料相关联的区块链的人都可以通过识别食品生产加工历史中的一个节点,获知食品或其原材料来自何处、销往何处等等。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需要建立一些有效的监测系统来确保各个区块链信息的同步更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聪,未经申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97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