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林下草莓育苗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090300.5 申请日: 2020-10-13
公开(公告)号: CN112042488B 公开(公告)日: 2022-05-06
发明(设计)人: 孙杨;韩伟;王俊峰;马秀明;刘炳福;缪军;孙家波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22/05 分类号: A01G22/05;A01G13/00;A01B79/00
代理公司: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代理人: 颜洪岭
地址: 250100 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林下 草莓 育苗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林下草莓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林地选择

选择土层肥沃、疏松、地面平整、郁闭度为0.5-0.7的3-5年生杨树林,杨树林的行距不小于6米,株距不小于2.5米,清除杨树林下的残枝,清理树干上着生侧枝,枝下高保留2.0米以上,清除灌木和杂草,露出表层土;

2)杀虫灭菌

步骤1)工作完成后,用等体积的质量浓度为0.5%多菌灵和质量浓度为0.5%高效氯氰菊酯混合水溶液,对树干、枝叶及地面进行喷雾杀虫灭菌;

3)整地施肥

对清理后的林地施足基肥,每亩林地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千克,45%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30-4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并施0.1%恶霉灵颗粒剂1.5-2.5千克和5%辛硫磷颗粒剂4-6千克,防治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

4)耕耙做垄

对林间土地耕匀耙细后做成180厘米宽的高垄,垄沟宽35厘米,垄沟深40厘米,垄埂平直,垄顶面中间高两侧低;

做垄后喷施除草剂封闭杂草,每亩用60%丁草胺乳油和33%二甲戊灵乳油稀释500-600倍,配成混合液,在土壤润湿时均匀喷施,然后在垄中间铺设2道孔距为10厘米的滴灌管,方便后期浇水,控制土壤湿度;

5)选择母株

选择脱毒原种苗、一代或二代苗作繁殖生产苗的母株;在生产园中选择品种性状典型、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新叶展开正常、小叶形态完整、叶色浓绿、叶柄短而粗壮、根系发达、新茎粗0.8-1.2cm、3叶1心、根系8条以上的匍匐茎子苗作母株;

然后用25%嘧菌酯1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加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蘸根10-15 min,待根系无滴水后再定植;

6)母株定植

在3月下旬-4月上旬,做垄后间隔7天以上进行定植,定植行距0.7-0.8m、株距0.9-1m,每667m2栽400-1200株,定植深度以苗心与地面齐平为准,母株栽种后灌水,次日再复水1次,直到活棵;母株发生期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于傍晚沟灌,优先采用滴灌或渗灌方式;

7)田间管理

在母株成活后喷施一次赤霉素,浓度为40-50毫克/升;或在5月上旬对准心叶喷40-50毫克/升赤霉素,每株种苗用药水量为5毫升,间隔10天再喷一次;

在母株的花序显露时摘除花序,摘除全部花蕾和花序、老叶病叶,保留4-6片新叶;6月开始,把草莓葡匐茎和子苗摆布均匀,并用育苗夹或铁丝压住固定;

每株保留30-50棵生产苗,拔除繁苗母株,当每亩地繁育至3-4万苗时,喷施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5000倍液,或12.5%烯唑醇2000倍液,或15%多效唑粉剂1200倍液,每隔10-15天连续喷雾2-3次;起到减缓种苗生长势,杀灭真菌,利于后期花芽分化;

8)病虫害防治

为了防治病虫害,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选择晴天摘除草莓老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

炭疽病可用45%咪鲜胺微乳剂1000-1200倍液喷雾防治,用药3-5次,每次间隔7-10d;叶斑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喷雾防治,用药3-5次,每次间隔7d;白粉病可用250g/L吡唑嘧菌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用药3-5次,每次间隔10d;蚜虫可用10%啶虫脒微乳剂5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喷雾防治;红蜘蛛可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雾防治;蓟马用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在田间悬挂蓝色粘虫板的同时,喷施22%氟啶虫胺腈3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草莓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选择4年生杨树林,郁闭度为0.6,行距为7m,株距为3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草莓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定植行距0.8m,株距0.9m,每667m2栽1000株。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030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