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扩展式挂载装置和水下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1811.9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4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耿雄飞;熊明磊;唐安慧;张明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云南省航务管理局 |
主分类号: | B63G8/22 | 分类号: | B63G8/22;B63C11/52;B63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刘业芳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展 式挂载 装置 水下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扩展式挂载装置和水下机器人,涉及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下机器人挂载结构多为固定不可活动式,难以适用于不同尺寸和/或重量负载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可扩展式挂载装置包括负载固定机构和支架机构,负载固定机构包括至少两组固定组件,支架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组件和第二支架组件,至少两组固定组件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一支架组件上,并且每组固定组件中的两块固定板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二支架组件上。本发明的可扩展式挂载装置,可以根据负载的尺寸和/或重量调节至少两组固定组件之间的距离和/或每组固定组件中的两块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挂载装置可以用于不同尺寸和/或重量负载的挂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扩展式挂载装置和水下机器人。
背景技术
人类当今正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难题,随着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消耗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多,陆地上的资源正在日益减少,为了生存和发展,海洋开发势在必行。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拥有14亿立方公里的体积,在海底及海洋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及矿产资源,洋底的探测和太空探测类似,同样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挑战性。水下机器人以及水下机器人配套设施是多种现代高技术及其系统集成的产物,对于我国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海洋开发和海洋高科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水下机器人造价不菲且一款水下机器人可负载的能力是一个范围性的,因此,一台水下机器人需要搭载不同传感器等负载执行不同类型的水下任务是不可避免的。在不同水域、不同作业条件下,所需挂载的传感器等载荷不尽相同,这对挂载结构根据载荷的可柔性调节有了更高的需求。然而,目前水下机器人挂载结构多为固定不可活动式,难以适用于不同尺寸和/或重量的负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可扩展式挂载装置和水下机器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下机器人挂载结构多为固定不可活动式,难以适用于不同尺寸和/或重量负载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可扩展式挂载装置,包括负载固定机构和支架机构,其中,所述负载固定机构包括至少两组固定组件,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块固定板,两块所述固定板之间用于放置待挂载负载;所述支架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组件和第二支架组件,并且所述第一支架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架组件彼此垂直;至少两组所述固定组件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上,并且每组所述固定组件中的两块所述固定板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组件上,并通过至少两组所述固定组件之间距离的调整和/或每组所述固定组件中的两块所述固定板之间距离的调整实现不同负载的挂载。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负载固定机构包括两组固定组件,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中部设置有V型缺口,并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V型缺口彼此相对设置。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架组件包括两根X向轴,每组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一固定板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X向轴上;所述第二支架组件包括四根Z向轴,每组所述固定组件中的第一固定板和/或第二固定板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Z向轴上。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X向轴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一固定板的两端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滚花平头螺钉,并通过所述第一滚花平头螺钉与所述X向轴的抵接而限制所述X向轴旋转。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架组件还包括限位环,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两侧的所述限位环套接于所述X向轴上,所述限位环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与所述限位环上用于安装所述X向轴的安装孔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开口槽内设置有一锁紧螺钉,并通过所述锁紧螺钉的旋转使所述第一开口槽发生形变将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X向轴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云南省航务管理局,未经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云南省航务管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18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油管路低点自动排污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汽车轮胎更换的拆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