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应多地形的轮履复合装置和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1886.7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1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铭;冷静;陈宇翔;刘俊;李敏;钟楷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2D55/084 | 分类号: | B62D55/08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魏毅宏 |
地址: | 572000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应 地形 复合 装置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多地形的轮履复合装置和车辆,所述适应多地形的轮履复合装置包括环形履带、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轮毂支撑架、变形支撑部件、伸缩轮部件、伸缩支撑架以及侧边支撑架;所述轮毂支撑架位于所述环形履带内侧;所述适应多地形的轮履复合装置具有轮式模式与履带模式,其中通过控制所述变形支撑部件、所述伸缩轮部件以及所述伸缩支撑架的形状切换,以实现轮式模式与履带模式的自由切换,当将其应用至车辆上时,车辆具有轮式和履带式车的优点,承重性能和越障性能优越,可以通过变换环形履带得到多种结构,极大增加了越野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行走机构,具体涉及一种适应多地形的轮履复合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装甲车辆常用的行走机构主要有四类结构:轮式结构、履带结构、轮履组合式行走机构、轮履更换式行走机构。轮式机构具有在硬底地面行驶速度快,移动灵活,控制方便等优点,但是这种机构对路面的要求比较高,不能越障,一旦遇到恶劣的路面,便很难行进;履带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很好地越障,但是履带机构的行走速度有限,且一旦履带的一个链节出现故障,整个车辆都可能无法继续行进;轮履组合式行走机构兼顾轮式和履带式机构的优点,但是这种结构由于同时具有两种机构,结构臃肿,尺寸较大;轮履更换式行走机构则有着机构更换时间过长的缺点。但是由于现代军事车辆行进时,面对的路面环境往往非常恶劣,且复杂多变,对不同路面的速度也有不同的要求,上述的机构往往在运行速度、行走效率上不能达到最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适应多地形的轮履复合装置和车辆,能够在采用同一种结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形自由切换对应的行驶模式,具有良好适应性和越野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适应多地形的轮履复合装置,具有轮式模式和履带模式并包括环形履带以及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轮毂支撑架,所述轮毂支撑架位于所述环形履带内侧,所述适应多地形的轮履复合装置还包括变形支撑部件、伸缩轮部件、伸缩支撑架以及侧边支撑架;
所述侧边支撑架为两组且分别安设于所述轮毂支撑架的相对两侧;
所述变形支撑部件包括展开角度可调的两个支承轮架,两个所述支承轮架共同支撑所述环形履带且与所述轮毂支撑架固定连接;
所述伸缩轮部件与所述变形支撑部件相对设置且通过竖直设置的连接杆与所述轮毂支撑架固定连接;
所述伸缩支撑架包括两根第二伸缩杆,两根所述第二伸缩杆均一端连接轮毂支撑架,另一端连接环形履带,且两根所述第二伸缩杆与所述环形履带的连接处分别位于所述伸缩轮部件的两侧;
在轮式模式下,所述侧边支撑架、变形支撑部件、伸缩轮部件以及伸缩支撑架共同支撑所述环形履带,所述轮毂支撑架驱动所述环形履带转动,所述环形履带呈圆形且圆心位于所述轮毂支撑架的旋转轴线上;
在履带模式下,所述变形支撑部件、伸缩轮部件以及伸缩支撑架共同支撑所述环形履带,其中一所述第二伸缩杆驱动所述环形履带移动。
作为实施例之一,两个所述支承轮架的其中一端之间铰接,两者的另一端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一伸缩杆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轮毂支撑架固定连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两个伸缩段与伸缩连接两个所述伸缩段的固定段,所述固定段连接于所述轮毂支撑架,各所述伸缩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段和对应的所述支承轮架。
作为实施例之一,其中一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端部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环形履带啮合,另一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端部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支撑所述环形履带。
作为实施例之一,两根所述第二伸缩杆与所述环形履带的连接处均靠近所述伸缩轮部件。
作为实施例之一,在履带模式下,所述伸缩轮部件位于所述变形支撑部件正下方,或者所述伸缩轮部件位于所述变形支撑部件正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18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