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纸式捞纸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2531.X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1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汪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六安微领时代工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F13/02 | 分类号: | D21F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7010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纸式捞纸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纸式捞纸器,属于宣纸制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捞纸器捞纸效率慢、人力资源浪费等技术问题。一种双纸式捞纸器,包括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相互平行,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之间固设有若干等距相间的支撑板一和若干等距相间的支撑板二,支撑板一形成第一放置部,支撑板二形成第二放置部,第一放置部与第二放置部之间具有间隔;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之间设置有用于阻挡纸浆的挡板结构,挡板结构位于间隔内。本发明具有捞纸效率高和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的优点。
本发明是属于申请日:2018-12-27、申请号:201811616621.7、专利名称:双纸式捞纸器及其使用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宣纸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是双纸式捞纸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捞纸是将麦秸秆、水草、枸树皮、废纸等作原材料,经过蒸煮、碾磨、撞穰、拧穰、拌浆、取张、压干、分张晾干等数道或数十道工序的处理,生产出麻头纸(草宣纸)、黄毛纸和黑纸。
传统的捞纸工艺,是需要两个人配合进行捞纸,一人作为主捞手,另一人作为副手配合捞纸,副手只需记录一下纸张数量和配合主捞手,这样的捞纸方式,浪费了副手的人力资源,捞纸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双纸式捞纸器及其使用方法,该发明提高了捞纸效率和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双纸式捞纸器,包括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其特征在于,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相互平行,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之间固设有若干等距相间的支撑板一和若干等距相间的支撑板二,支撑板一形成第一放置部,支撑板二形成第二放置部,第一放置部与第二放置部之间具有间隔;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之间设置有用于阻挡纸浆的挡板结构,挡板结构位于间隔内;第一放置部上设置有第一竹帘,第二放置部上设置有第二竹帘;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上均铰接有能压住第一竹帘和第二竹帘的压板。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第一竹帘由工人甲放置到第一放置部,第二竹帘由工人乙放置到第二放置部,然后将两侧的压板压住第一竹帘和第二竹帘,然后就可以进行抄纸作业。挡板结构的设置能避免纸浆在工人抄纸时,从第一竹帘进入到第二竹帘或者第二竹帘进入到第一竹帘上,破坏第一竹帘或者第二竹帘上的宣纸,造成宣纸表面不均匀或者破洞。该捞纸器可以同时捞纸两张宣纸,在宣纸制作效率上大大的提升。
在上述双纸式捞纸器中,挡板结构包括挡板一和挡板二,挡板一和挡板二均固设在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上,挡板一与第一放置部之间具有间距一,且挡板一与第一放置部形成一45-60°的夹角一;挡板二与第二放置部之间具有间距二,挡板二与第二放置部形成一45-60°的夹角二。
纸浆在从第一竹帘或者第二竹帘滑落的时候,会撞击到挡板一或者挡板二,纸浆原液从间距一或者间距二中流出,两张竹帘上的纸浆不会乱窜,影响到宣纸制作。45-60°的夹角可以防止纸浆飞溅开。
在上述双纸式捞纸器中,间距一的距离为3-4cm,间距二的距离为3-4cm。
较大的间距可以让大量的纸浆从间距中流出,防止质量流量太大,导致纸浆也回流,从而破坏纸浆表面厚度。
在上述双纸式捞纸器中,第一竹帘两端均具有提条一,第一放置部的两侧开设有能让提条一卡入的滑槽一;第二竹帘两端均具有提条二,第二放置部的两侧开设有能让提条二卡入的滑槽二。
由于这个捞纸器是双人工作,在工作上需要两个工人同时各自掌控竹帘,所以第一竹帘能通过将提条一一端先卡入滑槽一内,然后通过推动的方式将提条一完全的卡入滑槽一内;第二竹帘能通过将提条二一端先卡入滑槽二内,然后通过推动的方式将提条二完全的卡入滑槽二内。
在上述双纸式捞纸器中,压板具有铰接部和用于压住第一竹帘和第二竹帘的压紧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六安微领时代工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六安微领时代工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25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