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循环散热恒温电机壳体及具有该壳体的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4667.4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6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马连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乔纳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9/193;H02K9/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周祥玉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散热 恒温 电机 壳体 具有 | ||
本发明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循环散热恒温电机壳体及具有该壳体的电机。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冷却方式由于各处冷却水的水温不相同,会导致电机各处的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内循环散热恒温电机壳体及具有该壳体的电机,包括设置在电机外壳体上的换热系统,所述电机外壳体内具有安装空腔,所述换热系统包括换热管路和散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较散热管路更靠近安装空腔。本发明的降温方式各处换热管路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大致相等,故可保证电机温度分布均匀,使得电机各部分的热胀冷缩基本一致,保证电机的输出功率以及精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循环散热恒温电机壳体及具有该壳体的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转子在转动过程中反复切割磁感线会产生大量的热,导致难以释放电机的极限功率。故在电机内大都会设置液冷结构,冷却液从液冷结构一端进入,与电机发生热交换升温后,从另一端排出,以实现带走电机热量的目的。但这种冷却方式由于各处冷却液的液温不相同,会导致电机各处的温度分布不均匀。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伺服电机的液冷结构[申请号:201621420102.X],该实用新型专利伺服电机的机壳在平行输出轴的方向以周向间隔方式设置多个流液通道;其中两个流液通道分别连接了第一进液接头和第一出液接头;连接所述第一进液接头的流液通道通过所述机壳端侧法兰盖上的独立过渡槽连通了相邻的一个流液通道,并交替通过所述机壳两端的法兰盖独立过渡槽依次连通各个流液通道,直至连至连接所述第一出液接头的流液通道;其中,所述独立过渡槽为所述法兰盖上仅连通相邻两个流液通道端部的槽体。
该实用新型提供的保鲜膜的主要成分仍未聚丙烯,故存在上述的保鲜效果不够理想,而且塑料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得电机温度分布均匀的内循环散热恒温电机壳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得电机温度分布均匀的内循环散热恒温电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内循环散热恒温电机壳体,包括设置在电机外壳体上的换热系统,所述电机外壳体内具有安装空腔,所述换热系统包括换热管路和散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较散热管路更靠近安装空腔。
在上述的内循环散热恒温电机壳体中,所述换热管路和散热管路的轴心线均相互平行,且换热管路以安装空腔的轴心线为中心周向均匀分布,散热管路以安装空腔的轴心线为中心周向均匀分布。
在上述的内循环散热恒温电机壳体中,所述电机外壳体两端分别设有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内均设有连通管路系统,换热管路和散热管路之间通过连通管路系统相连通。
在上述的内循环散热恒温电机壳体中,所述换热管路和散热管路间隔设置且通过连通管路系统依次连通形成一条通路,所述前端盖或后端盖或电机外壳体上设有进液管接口,所述进液管接口与连通管路系统相连通。
在上述的内循环散热恒温电机壳体中,所述连通管路系统包括设置在前端盖和后端盖内的若干个呈U字型的第一连通凹槽,第一连通凹槽的两端分别与换热管路和散热管路相连通,位于同一端盖上的两个相邻第一连通凹槽依次通过换热管路、另一端盖上的第一连通凹槽和散热管路相连通,所述连通管路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前端盖内的进液凹槽,所述进液凹槽一端与进液管接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换热管路或散热管路相连通。
在上述的内循环散热恒温电机壳体中,所述连通管路系统包括设置在前端盖和后端盖内的若干个第二连通凹槽,所述第二连通凹槽包括位于两端的T型槽和连通两个T型槽底端的连通槽,所述T型槽远离连通槽一侧的两端均与换热管路或散热管路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乔纳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乔纳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46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