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山区的苗木移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6436.7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3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马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兴科绿源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3/04 | 分类号: | A01G23/04;A01G17/00;A01G7/06;A01B79/02;A01C21/00;C05G3/00;C05G3/8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赵万凯 |
地址: | 102488 北京市房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山区 苗木 移植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苗木移植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山区的苗木移植方法。适用于山区苗木移植的方法包括考察、整地及挖坑、起苗及运输、栽植苗木,在整地及挖坑过程中,以株距为1.3~1.7m,行距2~3m,坑径为待栽植苗木树干直径的1~5/3,坑深为待栽植苗木根盘的1.5~2.5倍挖树坑;在起苗及运输过程中,把苗木带土球的一端置于含有促生长剂的可降解树盆中运输到待栽植地;将苗木栽植到树坑后,填入营养土至树坑表面上方2~3cm,向营养土上浇水,在营养土表面覆草10~15cm,在草的表面覆盖地膜。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具有提高山区苗木移植成活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苗木移植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适用于山区的苗木移植方法。
背景技术
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它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树木的根系可以牢牢抓住土壤;树叶上的细小茸毛和黏液可以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并且还可以吸附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树叶在阳光下发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因此植树造林起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清除污染、制造氧气、隔音降噪、美化环境等多重作用。
我国的山地多于平地,山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因此,山区植树造林的成功率是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的关键。传统的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的措施包括遮阴、带土球、移植后尽快栽植、树干缠草绳、缠薄膜等。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山区地形坡度较大、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降水很快变成径流损失掉,土壤水分蒸发很快,土层变干;山区土壤较为贫瘠,土壤中不能提供给苗木根系充足的营养,造成移植的苗木成活率很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山区苗木移植的成活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山区的苗木移植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山区的苗木移植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山区的苗木移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考察,对山区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进行考察,然后选择多种苗木;
S2:整地及挖坑,根据步骤S1中的考察选取待栽植区域,进行局部整地,以株距为1.3~1.7m,行距2~3m,坑径为待栽植苗木树干直径的1~5/3,坑深为待栽植苗木根盘的1.5~2.5倍挖树坑;
S3:起苗及运输,在3月或11月份,挖1~2年生步骤S1中选择的苗木,把苗木带土球的一端置于含有促生长剂的可降解树盆中,并运输到待栽植地;
S4:栽植苗木,将步骤S3中的树盆放置进步骤S2中的树坑中,填入营养土至树坑表面上方2~3cm,向营养土上浇水,在营养土表面覆草10~15cm,在草的表面覆盖地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多数山区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气候多变、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若所选苗木不适应当地的生存环境会造成苗木死亡,因此为了确定当地适宜的树种,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进行详尽考察,选择合适的苗木;选择多种苗木例如油松、侧柏、山杏、刺槐、栓皮栎、野皂角、连翘等多种苗木进行交叉移植,苗木之间是竞争且协同的关系,有利于增加苗木的存活率,并且混交林林冠密浓,根系深广,枯落物丰富,因而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及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比纯林效果显著;以株距为1.3~1.7m进行移栽苗木,苗木在成林后能够起到防护作用;以行距为2~3m进行移栽苗木,可以使苗木有充足的光照及成林后空气流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兴科绿源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兴科绿源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64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拔罐器
- 下一篇:一类口字型格空穴传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