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系统的救生装置及电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7573.2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9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见祥;夏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4 | 分类号: | B66B5/04;B66B1/34;B66B1/36;B66B11/02;B66B5/28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杨东明;金学来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系统 救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系统的救生装置,包括:第一弹性组件、第一活动板、第一限位组件、控制机构;第一弹性组件,沿着垂直于梯轿厢的底板的方向设置于电梯轿厢的底板的顶面上;第一活动板,并且沿着平行于所述梯轿厢的底板方向设置于第一弹性组件上,第一活动板用于支撑电梯轿厢内的目标体;第一限位组件,沿着垂直于梯轿厢的底板的方向设置于电梯轿厢内;控制机构,与第一限位组件连接;控制机构用于当接收到救生触发信号时,控制第一限位组件从正常状态转换为救生状态,控制第一限位组件解除第一活动板的向下移动,以使得底板触底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压缩来缓冲对所述目标体的作用力,从而避免目标体受到伤害,使得目标体处于安全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建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系统的救生装置及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层住宅与办公楼的不断涌现,电梯的使用愈加频繁。但是电梯由于缺乏保养、质量问题、人为破坏等原因,可能会出现电梯突然失控下坠等现象。这种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现有的电梯,对突然出现的这种事故,往往难以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对失控下坠的事故,难以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梯系统的救生装置及电梯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系统的救生装置,包括:
第一弹性组件,位于所述电梯系统的电梯轿厢内,并且沿着垂直于所述梯轿厢的底板的方向设置于所述电梯轿厢的底板的顶面上;
第一活动板,位于所述电梯轿厢内,并且沿着平行于所述梯轿厢的底板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上,所述第一活动板用于支撑所述电梯轿厢内的目标体;
第一限位组件,沿着垂直于所述梯轿厢的底板的方向设置于所述电梯轿厢内,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用于在正常状态下锁定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位置,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还用于在救生状态下解除所述第一活动板的向下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压缩,并且还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活动板的向上移动;
控制机构,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用于当接收到救生触发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从所述正常状态转换为救生状态,控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解除所述第一活动板的向下移动,以使得所述底板触底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压缩来缓冲对所述目标体的作用力。
较佳地,电梯系统的救生装置还包括;
第二弹性组件,位于所述电梯系统的电梯轿厢外,并且沿着垂直于所述梯轿厢的底板的方向设置于所述电梯轿厢的底板的底面上;
第二活动板,位于所述电梯轿厢内,并且沿着平行于所述梯轿厢的底板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上,所述第二活动板用于支撑所述电梯轿厢内的目标体;
第二限位组件,沿着垂直于所述梯轿厢的底板的方向设置于所述电梯轿厢外,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用于在正常状态下锁定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位置,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还用于在救生状态下解除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压缩,并且还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向下移动;
控制机构,还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连接,所述控制机构还用于当接收到救生触发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从所述正常状态转换为救生状态,控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解除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向上移动,以使得所述底板触底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压缩来缓冲对所述目标体的作用力。
较佳地,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包括若干根第一弹簧;
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电梯轿厢的底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底面上;
当所述第一活动板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75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