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鼻炎喷剂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8781.4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2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杨保金;张玉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保金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K9/12;A61J3/00;A61P11/02;B01F7/00;B01F7/18;B01F13/10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匡立岭 |
地址: | 236600 安徽省阜阳市太***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鼻炎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鼻炎喷剂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积雪草2‑5份、淮山药1‑2份、金银花2‑4份、鱼腥草4‑5份、公丁香4‑6份、桑叶11‑13份、淡竹叶3‑7份、车前草2‑5份、蒲公英1‑2.5份、薄荷5‑7份、苦丁茶7‑12份、辛夷花10‑15份、苍耳子9‑13份。本发明通过将各组分原料进行破壁粉碎后筛选,剔除原料中大颗粒粉末,使粉末更容易熟化及搅拌,利用桨式搅拌机对滤液混合物进行搅拌,使第一滤液、第二滤液充分混合,滤液混合物蒸馏去除乙醇得到鼻炎喷剂药液,药液经雾化后直接到达鼻腔粘膜,雾化后的小液滴与粘膜接触面积大,利于增加药物的吸收,提高疗效,该鼻炎喷剂为纯植物成分,无毒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鼻炎喷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鼻炎喷剂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鼻炎发病的临床症状虽然各异,但危害极大,由于鼻与耳、眼及大脑神经中枢相邻,鼻炎会引发整个呼吸系统、大脑神经系统病变。当鼻炎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时,会出现呼吸障碍,引发血氧浓度降低,影响其他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与代谢,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胸闷、精神萎靡、智力下降、体格发育不良等,甚至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哮喘等严重并发症。当鼻炎影响嗅觉粘膜时,就会出现嗅觉障碍,炎症扩散至邻近器官组织,极易引发中耳炎、视力下降、颅内病变等各种疾病。
现市面上出售的鼻炎制剂,分口服和外用,口服制剂用药量大,且很多含有扑尔敏等西药成分,患者服用后有嗜睡感,影响工作和生活;外用药一般采用水剂滴鼻,滴鼻药水滴入鼻腔往往会污染口腔,同时滴鼻水剂易挥发,药效持续时间短,影响疗效,采用常规抗菌素静脉用药,治疗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针对如何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以下技术问题:(1)本发明的一种鼻炎喷剂的制备工艺,通过将各组分原料进行破壁粉碎后筛选,剔除原料中大颗粒粉末,使粉末更容易熟化及搅拌,利用桨式搅拌机对滤液混合物进行搅拌,使第一滤液、第二滤液充分混合,滤液混合物蒸馏去除乙醇得到鼻炎喷剂药液,药液经雾化后直接到达鼻腔粘膜,雾化后的小液滴与粘膜接触面积大,利于增加药物的吸收,提高疗效,可迅速改善和消除鼻塞症状,该鼻炎喷剂为纯植物成分,无毒副作用;(2)将熟化后的粉末依次放入绞龙筒上的第一入料口,开启风机,风机通过进风管道和冷却腔底部的若干进风孔将冷风输送至冷却腔内,冷风持续不断地对绞龙筒及绞龙筒内部的粉末进行降温,启动电机,电机输出轴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绞龙轴转动,进而带动绞龙轴上的绞龙叶片转动,绞龙叶片将绞龙筒内的粉末从第一入料口输送至第一出料管,通过该设置,使熟化后的粉末在输送过程中进行冷却,节省了熟化后自然降温的等待时间,提高了效率,封闭式无菌输送,保证粉末洁净度;(3)冷却后的粉末从第一出料管排出至搅拌腔顶部的第二入料口,电机输出轴端部连接旋转轴,电机输出轴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转动带动四个水平搅拌叶片转动,旋转轴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旋转轴转动带动固定块上的连接块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竖直搅拌叶片转动,四个水平搅拌叶片和两个竖直搅拌叶片对搅拌腔内的混合粉末进行搅拌,通过该设置,使得混合粉末搅拌的更加均匀、彻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鼻炎喷剂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重量份计称取积雪草2-5份、淮山药1-2份、金银花2-4份、鱼腥草4-5份、公丁香4-6份、桑叶11-13份、淡竹叶3-7份、车前草2-5份、蒲公英1-2.5份、薄荷5-7份、苦丁茶7-12份、辛夷花10-15份、苍耳子9-13份;
步骤二:将称取的各组份分别进行破壁粉碎,将破壁后的粉末通过筛网过筛,获得需求颗粒尺寸的粉末;
步骤三:将得到的各组份的粉末在145-160℃的条件下熟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保金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保金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87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