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法漆雾收集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8789.0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9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波;段锡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B01D46/48;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李馨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法漆雾 收集 利用 装置 | ||
一种干法漆雾收集利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过滤材料循环传动机构、脱洗槽,所述脱洗槽内盛有脱洗液,所述过滤材料循环传动机构的一部分在脱洗槽的脱洗液内,所述过滤材料循环传动机构的另一部分在脱洗槽外,所述过滤材料循环传动机构包括过滤材料、链网、若干传动轮,所述过滤材料附着在链网上,链网通过若干传动轮带动并形成回路,所述装置的废弃漆雾入口位于过滤材料循环传动机构在脱洗槽外的部分。废弃漆雾被拦截和吸附在过滤材料上,减少引风通道中积累的漆渣,再利用反应釜对收集后的漆渣进行处理,使之成为油漆再利用,节能减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法漆雾收集利用装置,属于环保与资源化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在油漆喷涂作业过程中,油漆无论是气压喷涂还是无气压喷涂,油漆的利用率仅在35%-50%,其他部分都以漆雾漫飞的方式四处洒落;不仅严重地污染了作业环境,而且也产生了大量的漆雾、漆渣危险废物。目前国内对此的处理方法大多是采用循环水瀑幕的形式收集漆雾,再将循环水中的漆渣通过絮凝剂,碱性漆渣凝结剂等处理,再经机械打捞漆渣。由于漆雾在进水后,尤其是在碱性凝结剂水中,油漆中的主要成膜树脂会受到严重的破坏,且随着浸泡时间越长破坏越大;由此形成的漆渣再利用的价值不大,同时还会增加循环水和固体废物达标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大型车体和物件在涂装时,一般采用喷漆房负压抽气将漆雾透过过滤棉粘、毯等粗过滤,再透过活性炭吸附与VOC气体处理装置再处理。而棉粘、毯等过滤材料需经常更换,并进行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环保效果尚可,但无法再利用漆渣。
由于我国生产制造业庞大,每年用于涂装的工业产品,如家电、车辆等行业的油漆使用量巨大,而现有的喷涂手段与工艺基本雷同,所以产生大量的废弃漆雾、漆渣,由于无法再利用,不仅浪费了巨大的不可再生资源,而且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以及增加了处理上的难度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干法漆雾收集利用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干法漆雾收集利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过滤材料循环传动机构、脱洗槽,所述脱洗槽内盛有脱洗液,所述过滤材料循环传动机构的一部分在脱洗槽的脱洗液内,所述过滤材料循环传动机构的另一部分在脱洗槽外,所述过滤材料循环传动机构包括过滤材料、链网、若干传动轮,所述过滤材料附着在链网上,链网通过若干传动轮带动并形成回路,所述装置的废弃漆雾入口位于过滤材料循环传动机构在脱洗槽外的部分。
优选的,所述脱洗液的液面下、上各设置至少一组挤压轮,所述链网先穿过脱洗液液面下的挤压轮、再穿过脱洗液液面上的挤压轮。
优选的,所述脱洗槽在脱洗液的液面下设有给液喷管,给液喷管对着过滤材料,所述脱洗槽的循环液出口通过循环泵与给液喷管连接,所述脱洗槽下部设有倾斜的孔板,倾斜的孔板高处的孔径大于低处的孔径,使漆渣通过孔板进入漆渣溶液排放口。
优选的,所述装置包括过滤槽,所述过滤槽内设有400-600目的过滤细网,所述脱洗槽的漆渣溶液排放口与过滤槽的入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装置包括蒸馏釜,所述过滤槽的出口与蒸馏釜的入口连接,所述过滤槽的出口出料阀与蒸馏釜的入口进料阀之间设有自吸泵。
优选的,所述装置包括挤出机,所述蒸馏釜的出口与挤出机的入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装置包括空气风冷却箱,所述挤出机的出口与空气风冷却箱的入口连接。所述空气风冷却箱内设置金属传送链网,金属传送链网输出端水平位置设置齿轮。
一种利用所述装置的干法漆雾收集利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87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船体结构的测量尺
- 下一篇:一种地铁车厢消毒机器人及其自动导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