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99793.9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61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郑婷婷;吴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J11/06 | 分类号: | C09J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琪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胶黏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性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胶黏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水性胶黏剂包括以下制备原料:多酚类化合物1~3份,氨基酸0.1~4份,水1~4份;所述水性胶黏剂的pH值为5.5~7.5。本发明所述水性胶黏剂以多酚类化合物和氨基酸为原料,其中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可食植物中,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多酚类化合物含有酯键,可水解,有利于水性胶黏剂的降解;氨基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来源广泛,且为人体必需,无需有机溶剂,无毒绿色。本发明提供的水性胶黏剂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易降解,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粘接能力,解决了现有水性胶黏剂生物相容性差、毒性高、难降解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黏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性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性胶黏剂或胶粘剂具有绿色、环保、污染小等优点,被认为是新一代粘接材料,可用于纺织、包装、装饰装潢、日常生活及医疗卫生等诸多领域,尤其在手术止血、伤口愈合、代替手术中特殊器官的局部缝合、粘堵输卵管完成结扎、牙齿修补、骨骼关节的粘接、植入体内器件的表面处理与固定以及美容等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黏剂的研究进展”蔡大振等,军事医学,2012,36(3),238)。
目前,常见的医用胶绝大多数是由天然高分子或合成高分子形成的水性胶黏剂(“医用骨粘合剂粘接性能研究进展”,李均明等,材料导报,2013,27(7),145;K.Kim,M.Shin,M-Y.Koh,J.H.Ryu,M.S.Lee,S.Hong,H.Lee,Adv.Funct.Mater.2015,25,2402.)。随着医用胶黏剂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天然水性胶黏剂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通过共价化学键合成的高分子人造水性胶黏剂具有生物相容性差、毒性高、难降解、易感染等缺点,还存在成本高、制备工艺繁杂、周期长且制备过程需大量有机溶剂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上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人造水性胶黏剂的实际应用。因此,开发制备工艺简单、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且易降解的人造水性胶黏剂是实现其临床应用的关键突破口。
为此,国内外众多研究团队都将目光转向由非共价键形成的水性胶黏剂,人们期望这类由非共价键形成的复合材料能被生物体内的酶降解,减少其在体内的长期残留。尽管国际上多个研究组都在非共价水性胶黏剂的制备方面做了尝试,但所有的研究组都是以合成高分子为基础,将具有非共价作用位点的基团通过共价键修饰到高分子侧链,随后将两种或两种合成的高分子共混来制备所谓的非共价水性胶黏剂;或者用一种合成的高分子与天然的多酚类化合物共混制备水性胶黏剂(Chem.Soc.Rev.2006,2017,Adv.2018)。实际上,构成这些水性胶黏剂的原料依然依赖于共价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分子量大,难以降解成小分子,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性胶不易降解的难题。更为不利的是这种水性胶黏剂的制备对高分子原料的设计与合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其所用的高分子原料的制备工艺复杂、产率低、成本高且价格昂贵,目前只局限于实验室内少量制备,无法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水性胶黏剂具有优异的降解性能,且原料易得,易批量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性胶黏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制备原料:多酚类化合物1~3份,氨基酸0.1~4份,水1~4份;所述水性胶黏剂的pH值为5.5~7.5。
优选的,所述多酚类化合物为单宁酸和/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当所述多酚类化合物为单宁酸时,所述水性胶黏剂包括以下制备原料:单宁酸1份,氨基酸0.1~1.5份和水2~4份。
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当所述多酚类化合物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时,所述水性胶黏剂包括以下制备原料: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3份,氨基酸1~4份,水1~3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97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