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IPFC的电力系统潮流优化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9957.8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8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群;刘建坤;张恪;卫志农;孙国强;曹冬明;邓占峰;张宁宇;周建华;陈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河海大学;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6 | 分类号: | H02J3/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敏 |
地址: | 2111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ipfc 电力系统 潮流 优化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含IPFC的电力系统潮流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基于含IPFC的电网结构,确定IPFC的等效功率注入模型;
②结合步骤①确定的IPFC的等效功率注入模型,给出含IPFC的电力系统OPF模型,进行含IPFC的电力系统OPF计算,获得含IPFC的电力系统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建立用于最优潮流模型训练的训练集和测试集;
③建立将学习任务分为三个阶段的基于SELM框架的数据驱动的最优潮流模型;
④以步骤②中建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数据,分三个阶段训练步骤③所建的基于SELM框架的数据驱动最优潮流模型;
⑤工程应用时,将含IPFC的电力系统负荷有功、无功功率作为输入数据直接带入经步骤④训练完毕的基于SELM框架的数据驱动最优潮流模型,计算并得到OPF结果;
⑥检查步骤⑤获得的OPF结果中各控制变量和状态变量是否符合含IPFC的电力系统安全约束,若符合,则OPF计算结束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含IPFC的电力系统潮流实施相应控制;若不符合,则重复步骤①至步骤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IPFC的电力系统潮流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中,IPFC采用等效功率注入模型接入电力系统,确定的IPFC的等效功率注入模型为:
(1)
(2)
(3)
式中, 、为IPFC等效电压源电压相量幅值; 、为IPFC串联处等效电抗; 为IPFC所在线路首端的电压相量幅值;为IPFC所在线路末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河海大学;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河海大学;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995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